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三》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三》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行逢石门雨,解骖寒涧东。

朝隮锦绣谷,俯仰春冥濛。

悬泉忽淙琤,杂树纷青红。

屡憩小亭古,幽探思无穷。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朱熹在山中行进时所见的雨景与自然风光。首句“行逢石门雨”,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偶遇山间雨景的情境,一个“逢”字,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偶然性,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接着,“解骖寒涧东”,描述了诗人停车于寒冷的山涧旁,准备深入探索的场景,透露出一种不畏艰难、亲近自然的精神。

“朝隮锦绣谷,俯仰春冥濛。”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早晨阳光照耀下的锦绣谷与春日朦胧的景象进行对比,展现出山谷在不同时间的美丽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朝隮”即朝霞,“冥濛”则形容雾气弥漫的景象,两者结合,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画面。

“悬泉忽淙琤,杂树纷青红。”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悬泉的流淌声与泉水撞击石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听的自然乐章。而“杂树纷青红”则展示了山林中树木的多样性和丰富色彩,既有深绿的常青树,也有鲜艳的花朵,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屡憩小亭古,幽探思无穷。”最后两句写诗人多次在古老的小亭中休息,每一次停留都引发了他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里的“幽探”不仅指对自然之美的探索,更暗含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和陶归鸟·其三

翩翩归鸟,虑患徘徊。四顾万里,独有故栖。

故栖来反,所愿已谐。毋思寥廓,扰扰此怀。

(0)

春雨不止鲁漕有二诗因次韵·其二

春日固喜雨,雨多亦可已。若为尚霶?,连月烟浪里。

江湖更瀰漫,不见蒲与苇。

有时漏日光,烘云薄如纸。

欲晴又复阴,何以慰田里。

郁郁不能舒,一坐四五起。

(0)

和鲁漕途中喜雪

陡觉同云翳四山,捲帘聊复望江干。

举头喜见迎春雪,抱膝从教彻地寒。

预卜丰穰知岁乐,潜消瘴疠想民安。

一樽正欲同清赏,咫尺胡为会合难。

(0)

龚帅以久别寄诗远惠因次其韵·其一

性便野服厌朝裾,一意归休学二疏。

门外浑无俗士驾,案头惟有道家书。

胜游但欲寻蓬岛,旧事那能记石渠。

亦拟冥搜酬绝唱,惭将瓦砾报琼琚。

(0)

挽吴尚书三首·其二

晚岁登台省,频年侍殿墀。

从容如素宦,卓荦冠明时。

人冀终图任,天胡不慭遗。

流芳知未艾,家有宁馨儿。

(0)

重阳有感呈诸丈

九日长年客异乡,今年又复到南昌。

眼看黄菊依然好,心着青山祇自伤。

已是岁华成晼晚,可堪秋色更凄凉。

诸公不用羞吹帽,且试登高共一觞。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