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真曾到寥阳殿,小立廊腰花影转。
飞琼仙子下瑶台,绰约云鬟眼波剪。
水沈烟断一帘秋,醉睡海棠红玉软。
武陵归去探年华,扬州一梦烟波远。
重来风物恰依然,爱日融融烟素卷。
洞门寂历锁长春,异木槎枒插天半。
霞衣冉冉媚东风,绿锁窗前重识面。
酒酣春笋理琵琶,曲终依约含幽怨。
人间名利几时休,马行不驻空留恋。
桃花流水古犹今,回首碧云人不见。
寻真曾到寥阳殿,小立廊腰花影转。
飞琼仙子下瑶台,绰约云鬟眼波剪。
水沈烟断一帘秋,醉睡海棠红玉软。
武陵归去探年华,扬州一梦烟波远。
重来风物恰依然,爱日融融烟素卷。
洞门寂历锁长春,异木槎枒插天半。
霞衣冉冉媚东风,绿锁窗前重识面。
酒酣春笋理琵琶,曲终依约含幽怨。
人间名利几时休,马行不驻空留恋。
桃花流水古犹今,回首碧云人不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寥阳洞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仙界生活的向往。首句“寻真曾到寥阳殿”,点明了诗人曾经探访过此地,为后文的重游埋下伏笔。接着,“小立廊腰花影转”描绘了诗人站在廊腰上,花影随着微风轻轻转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
“飞琼仙子下瑶台,绰约云鬟眼波剪”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仙子比作飞舞的琼玉,下凡至瑶台,其云鬓轻盈,眼波流转,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仙子的美丽与神秘。接下来,“水沈烟断一帘秋,醉睡海棠红玉软”描绘了一幅秋日里海棠醉卧的画面,以“水沈烟断”象征秋天的宁静,海棠的慵懒与娇柔,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秋景图。
“武陵归去探年华,扬州一梦烟波远”两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和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重来风物恰依然,爱日融融烟素卷”则表现了诗人再次来到此地时,发现环境依旧如初,阳光温暖,烟雾缭绕,充满了对自然和谐与宁静的赞美。
“洞门寂历锁长春,异木槎枒插天半”描绘了洞口的寂静与长青,以及奇特树木高耸入云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神秘与超脱的氛围。“霞衣冉冉媚东风,绿锁窗前重识面”则通过霞光与绿叶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最后,“酒酣春笋理琵琶,曲终依约含幽怨”描绘了诗人饮酒后弹奏琵琶的情景,曲终时似乎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可能是在感慨人生百态或对某种情感的怀念。“人间名利几时休,马行不驻空留恋”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
“桃花流水古犹今,回首碧云人不见”以桃花流水的永恒不变,与诗人回首时的孤独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古扬州之域,今大江之西。
名山名水相望其间罕与之齐。
龙泉乃在山水最佳处,盘窝直与盘谷争胜足以成幽栖。
吾友萧君生其邑,钟秀精英抱高识。
神骏早掣飞电踪,大鹏快展扶摇翼。
天上迢迢十二楼,鸣佩早与群仙游。
东俯扶桑枝,西瞰昆崙丘。
珊瑚文彩沧瀛流,吴钩光射瀚海头。
声誉喧喧鬓未改,赐归倍觉天恩大。
萧萧行李出都城,漠漠云帆挂淮海。
长江西上知几程,家山次第来相迎。
盘窝林岭秀,盘窝水石清。
东潭西障迭隐见,马山龙洞相纡萦。
离口横波秋色冷,朝帽之峰露高顶。
平林归翼晚来稀,远浦渔舟歌韵迥。
云陂春牧散无边,高野秋禾成万井。
盘窝之景何其多,萧君柰此盘窝何。
或时采其山,或来钓其波。
松根茯苓自可斸而煮,松花崖蜜亦可调而和。
山间茅屋极萧洒,岚霭氤氲清水泻。
静时玩易窥见天地心,閒日弹琴并与亲朋话。
盘窝之乐难具陈,应知道卷堪怡神。
但恐勿乐有喜鹤书飞来自天上,东山谢老未许独乐忘生民。
《送萧都宪归盘窝歌》【明·薛瑄】古扬州之域,今大江之西。名山名水相望其间罕与之齐。龙泉乃在山水最佳处,盘窝直与盘谷争胜足以成幽栖。吾友萧君生其邑,钟秀精英抱高识。神骏早掣飞电踪,大鹏快展扶摇翼。天上迢迢十二楼,鸣佩早与群仙游。东俯扶桑枝,西瞰昆崙丘。珊瑚文彩沧瀛流,吴钩光射瀚海头。声誉喧喧鬓未改,赐归倍觉天恩大。萧萧行李出都城,漠漠云帆挂淮海。长江西上知几程,家山次第来相迎。盘窝林岭秀,盘窝水石清。东潭西障迭隐见,马山龙洞相纡萦。离口横波秋色冷,朝帽之峰露高顶。平林归翼晚来稀,远浦渔舟歌韵迥。云陂春牧散无边,高野秋禾成万井。盘窝之景何其多,萧君柰此盘窝何。或时采其山,或来钓其波。松根茯苓自可斸而煮,松花崖蜜亦可调而和。山间茅屋极萧洒,岚霭氤氲清水泻。静时玩易窥见天地心,閒日弹琴并与亲朋话。盘窝之乐难具陈,应知道卷堪怡神。但恐勿乐有喜鹤书飞来自天上,东山谢老未许独乐忘生民。
https://shici.929r.com/shici/3hIbfR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