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残月,叹天涯、到处销魂倦矣。
说到南云亲舍远,悔向长安负米。
万里题诗,十年磨剑,命也该如此。
儒衣僧帽,是侬前世行李。
多少战垒黄尘,离宫碧瓦,雨打风吹起。
一带中原禁不得,过客几回悲喜。
土锉呼镫,沙坊问酒,且醉为佳耳。
高楼横笛,满天霜气如水。
晓风残月,叹天涯、到处销魂倦矣。
说到南云亲舍远,悔向长安负米。
万里题诗,十年磨剑,命也该如此。
儒衣僧帽,是侬前世行李。
多少战垒黄尘,离宫碧瓦,雨打风吹起。
一带中原禁不得,过客几回悲喜。
土锉呼镫,沙坊问酒,且醉为佳耳。
高楼横笛,满天霜气如水。
这首《百字令》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词中以晓风残月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孤独的氛围,表达了词人远离故乡、漂泊异乡的疲倦与哀愁。他感叹自己南行至亲人家,却因在京都长安负笈求学,未能尽孝,流露出深深的悔意。
接下来,词人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提及万里题诗和十年磨剑,暗示了他坚韧不拔的志向和命运的坎坷。他自嘲地称儒衣僧帽为前世行李,寓言自己身份的转变,既有读书人的儒雅,又有僧侣般的超脱。
词中描绘了战乱后的中原景象,黄尘满目,离宫破败,风雨侵蚀,象征着国家的衰落和个人的无奈。词人感慨中原的禁锢,自己身为过客,经历了多次悲喜交织的情感波折。
在困境中,词人选择暂时放下忧愁,借土锉呼镫、沙坊问酒来寻求片刻的解脱,主张及时行乐。最后,高楼横笛声中,满天霜气如水,更增添了词境的苍凉与寂寥,整体上展现出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
一雨连春,东湖涨、蒲萄新绿。
湖上路,柳浓花艳,绿围红簇。
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待足何时足。
况南州高士是西邻,人如玉。
行路唱,谁家曲。
悉易感,欢难续。
问轩裳於我,有何荣辱。
众醉岂容君独醒,出林休恨风摧木。
叹惊弦、飞鸟尚知还,安巢宿。
腾茂飞英,分忧愿、自然风力。
千里静,江山改观,羽旄增色。
林下风清公事少,笔端雷动奸豪息。
听宴香、深处笑声长,文章客。
丹诏自,天边得。
宣室对,君心忆。
趁良辰高会,履珠簪碧。
和气回春徵酝酿,政声报最惟清白。
看挥毫、万字扫云烟,吴笺湿。
传语风光,须少驻、共君流转。
谁忍见、绿肥红瘦,鲜欢多感。
泽国千丝烟雨暗,江城一带云山远。
看新荷、泛水学人愁,心常卷。
羞鬓雪,凭花染。
携酒阵,嫌杯浅。
叹人生岂为,青衫槐板。
记舞可怜宫柳细,写情但觉香笺短。
上层楼、独倚有谁知,栏干暖。
绛雪堆云绿。
倚朱栏、鸾飞凤舞,乱红如簇。
宫锦海沈肌理秀,极目明霞孤骛。
对翠袖、天寒修竹。
轻露有情添泪眼,粲精神、娇醉薰华屋。
然宝篆,散清馥。
江南到处多兰菊。
更海棠、贪睡未醒,漫山粗俗。
欲品此花为第一,真色生香俱足。
又只怕、惊人凡目。
把酒对花频管领,怕狂风骤雨难拘束。
拾碎玉,泛醽醁。
雨沐风梳,正梅柳、弄香逞色。
谁忍听、送君南浦,阳关三叠。
玉节前驱光照路,金杯争劝愁生席。
泛锦樯、西去若登仙,乘槎客。
春有意,寒无力。
和风满,洪波息。
笑庐峰湓浦,旧游陈迹。
昔日蜚声台柏劲,他年坐对堂槐密。
想轺车、不待政成时,追锋急。
正百花堂下,山雨楼前,粲然梅柳。
和气回春,滟一尊芳酒。
桂子兰孙,凤歌鸾舞,介我公眉寿。
天上遐龄,人间独乐,古来稀有。
壮日题桥,儿时击瓮,名遂功成,自然长久。
琳馆偷闲,约赤城为友。
紫诏重颁,黄扉稳步,好试调羹手。
九世鸡窠,千秋麟阁,玉颜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