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梧凋一叶,忽到授衣时。
懒妇未鸣杼,寒虫已络丝。
城高霜信早,夜永漏声迟。
旅况须沉醉,黄花满竹篱。
庭梧凋一叶,忽到授衣时。
懒妇未鸣杼,寒虫已络丝。
城高霜信早,夜永漏声迟。
旅况须沉醉,黄花满竹篱。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宁静与凄清之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世界。
首句“庭梧凋一叶”,以梧桐落叶象征秋天的到来,点明季节转换的自然现象。接着,“忽到授衣时”一句,巧妙地将时间概念融入其中,暗示着人们开始准备冬衣,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
“懒妇未鸣杼,寒虫已络丝”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的生命状态相对照。懒惰的妇人还未开始织布,而寒虫却已经开始了它们的冬前准备工作。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对自然界生命力顽强的赞美。
“城高霜信早,夜永漏声迟”描绘了一幅秋夜图景。城楼之上,霜气早早降临,夜晚漫长,滴漏的声音显得格外悠长。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寂静与肃穆氛围。
最后,“旅况须沉醉,黄花满竹篱”表达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寂寞的旅居生活,选择以酒解愁,寻找暂时的慰藉。满园的菊花映衬着竹篱,既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