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根越角路绵绵,自别西湖十二年。
一塔送柳来往棹,四山出没雨晴天。
荷亭剪烛萦愁梦,茅屋题诗结净缘。
独有北山荒馆在,不堪写入昔游篇。
吴根越角路绵绵,自别西湖十二年。
一塔送柳来往棹,四山出没雨晴天。
荷亭剪烛萦愁梦,茅屋题诗结净缘。
独有北山荒馆在,不堪写入昔游篇。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潘曾沂的《春日杂感》,描绘了诗人远离西湖多年后的感慨。首句“吴根越角路绵绵”,以地理位置的遥远和道路的漫长,表达了诗人与西湖相隔的距离之远。次句“自别西湖十二年”,直接点明了诗人离开西湖的时间跨度,流露出深深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一塔送柳来往棹,四山出没雨晴天”通过西湖边的塔影和起伏的山峦,展现了西湖四季变换的景色,暗示了诗人对西湖风物的记忆犹新。诗人夜晚在荷亭剪烛,梦境中萦绕着愁绪,而茅屋题诗则寄托了他对过往生活的清净回忆。
最后两句“独有北山荒馆在,不堪写入昔游篇”,诗人感叹只有那北山的荒馆依旧,而自己过去的游历已无法再如昔日般记录。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西湖旧游的深深眷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西湖景物的描绘和自身经历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地的深情厚意和对岁月流转的无奈。
我读太白诗,如见太白豪。
青阳有韦生,名山同游遨。
莲花亭亭出渌水,谁其卧者赤松子。
相期携手凌紫霞,俯视云台若敝踪。
青莲仙人不再来,韦生韦生安在哉!
九华山中何所有,但见玄猿白鹄悲吟而徘徊。
空江月明几千年,采石谁放宫袍船。
我欲临流一长啸,夜深恐惊鱼龙眠。吁嗟乎!
丈夫在世贵行乐,安能摧眉低颜就羁缚。
夜郎万里仍生还,笑尔公卿枉谣诼。
名山有约不可忘,端委何如在岩壑。
有诗须乞太白灵,有酒须酹长庚星。
他时白鹿青崖路,重访芙蓉九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