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子赠答诗·其三》
《三子赠答诗·其三》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古风

宿世随国贰,入山求正觉。

岂以元舅尊,而终縻尔爵。

仙庵对忍辱,净土崇极乐。

鹙子等诞身,迦陵鸣在壳。

幸于五人中,得度自超跃。

净名来妙喜,不二非扃钥。

龙卿勿矜庄,东方休善谑。

皈兹三世佛,诏尔无生学。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创作的《三子赠答诗》之三,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佛教修行与人生哲学的主题。

诗中首先提到“宿世随国贰,入山求正觉”,意味着前生跟随国家的辅佐者,进入深山寻求内心的觉醒与真理。接着,“岂以元舅尊,而终縻尔爵”表达了不因家族地位和荣誉而束缚内心追求的精神。随后,诗人描绘了“仙庵对忍辱,净土崇极乐”的场景,强调了修行中的忍耐与对极乐世界的向往。

“鹙子等诞身,迦陵鸣在壳”引用了佛教故事,指出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显现智慧与觉醒,如同鸟儿在蛋壳内就能发出声音。接下来,“幸于五人中,得度自超跃”表达了在众多修行者中,能够超越自我,获得解脱的幸运。

“净名来妙喜,不二非扃钥”引用了《维摩诘经》中的净名法师,强调了佛法的妙喜与不二法门,即真理的唯一性与普遍性。最后,“龙卿勿矜庄,东方休善谑”是对修行者的提醒,告诫他们不要过于严肃或轻浮,应保持谦逊与真诚的态度。

“皈兹三世佛,诏尔无生学”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鼓励人们向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佛学习,追求无生的境界,即超越生死轮回,达到心灵的永恒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深刻哲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送陈来献游武夷

浮峤千峰暮,东江去路分。

言寻偃月子,因访武夷君。

渺渺芙蓉水,飘飘鸾鹤群。

他宵倘相忆,堪赠幔亭云。

(0)

戏和梁幼宁明府城西步月即事之作·其二

西北高楼月影孤,美人花下解罗襦。

使君不用踟蹰立,闻道罗敷自有夫。

(0)

佳人年十五为潘乾父赋·其二

佳人年十五,生长越城南。

度曲声犹湿,迎欢意未酣。

胸前翡翠带,头上凤凰簪。

莫遣罗衣重,轻躯恐不堪。

(0)

为玄度寿母·其一

铢衣摇曳紫烟新,笑指桃花又一春。

子是玉皇香案吏,身为金母贝宫人。

书传南岳云中鹤,脯擘西垠野外鳞。

曾共麻姑话沧海,扳舆先避洛阳尘。

(0)

酌酒与客效唐伯虎

枇杷花下一樽开,劝子无归但举杯。

白日即看又西逝,大江那得更东回。

半生徵逐徒为尔,千古英雄安在哉。

何似曲生风味好,送侬愁去送欢来。

(0)

溯府江而西山青水碧应接不暇得诗四首·其四

鼓棹溯西江,日夕江流上。

向晓泊昭潭,群峰露犹滉。

混沌杳未分,都无山水相。

援笔待有述,欲语已绝想。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