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坐蒲龛若塑成,客来惟听小钟鸣。
却嫌庭树无禅力,时有风枝雨叶声。
默坐蒲龛若塑成,客来惟听小钟鸣。
却嫌庭树无禅力,时有风枝雨叶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静坐于蒲龛之中的僧人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
首句“默坐蒲龛若塑成”,以“塑成”二字生动地刻画了僧人静坐的姿态,仿佛雕塑一般庄严而不动,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氛围。接着,“客来惟听小钟鸣”一句,通过“小钟鸣”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僧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与专注,也暗示了寺庙生活的规律与仪式感。
“却嫌庭树无禅力,时有风枝雨叶声”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对庭中树木缺乏禅定之力感到不满,但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诗人对僧人内心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树木的风吹雨打之声,在这里被赋予了禅意,成为僧人内心世界的映射,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僧人修行状态的隐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内在精神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禅学境界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倚阑观四远。
近有客登临,故相磨难。
山形欠舒展。
小峰峦云树,晦明更变。
江淮楚甸。
又何曾、分明在眼。
但临深、自觉身高,未可便名博见。
休辨。
吾心乐处,不要他人,共同称善。
痴儿浅浅。
因他谩说一遍。
问还知宴坐,回光收视,大地河山尽现。
待於中、会得些时,举觞奉劝。
朝天门外路,路坦坦、走去声瑶京。
悔年少狂图,争名远宦,为米孤征。
星星。
半凋鬓发,事千端、回首只堪惊。
居士新来悟也,渭川小隐初成。
临清。
巧创幽亭。
真富贵、享安荣。
有猿鸟清讴,松篁森卫,桧柏双旌。
蛙鸣。
自然鼓吹,粲林华、前后锦围屏。
须信早朝鸡唱,未如夜枕滩声。
无言凭燕几,爱香袅、博山炉。
正暖日辉辉,晴云淡淡,千里平芜。
田家尽收刈了,见牛羊、下垅暝烟孤。
闻说丰年景致,老农击攘呜呜。
狂夫。
素乏良图。
从上策、赋归欤。
有千亩松筠,三洲风月,尽遂吾初。
凭谁去西塞岸,问玄真、此意果何如。
寂寞无人共乐,醉乡是我华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