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回尘梦谢迷途,净扫斋居一物无。
春晚厌闻莺语闹,夜深惟爱月轮孤。
山低地僻看麋鹿,竹茂桐高长凤雏。
记取洪城一留语,十年诗债寄三衢。
唤回尘梦谢迷途,净扫斋居一物无。
春晚厌闻莺语闹,夜深惟爱月轮孤。
山低地僻看麋鹿,竹茂桐高长凤雏。
记取洪城一留语,十年诗债寄三衢。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虚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唤回尘梦谢迷途”,诗人仿佛从纷扰的尘世梦境中觉醒,决定告别那条迷失的道路,寻找内心的平静。接着,“净扫斋居一物无”则展现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精心布置,力求简约、纯净,去除一切杂念和物质的束缚。
“春晚厌闻莺语闹,夜深惟爱月轮孤”两句,通过对比春日里热闹的黄莺鸣叫与深夜里孤独的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孤独的偏爱,以及对喧嚣世界的厌倦。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的渴望。
“山低地僻看麋鹿,竹茂桐高长凤雏”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场景。在低矮的山丘和僻静的土地上,诗人观察着麋鹿的自由生活,竹林茂盛,桐树高耸,一只只小凤凰在其中成长。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记取洪城一留语,十年诗债寄三衢”两句,诗人回忆起在洪城(即南昌)的一次停留,留下了深刻的感悟,这十年间积累的诗歌创作的“债务”,将被寄予三衢(即衢州),暗示着诗人将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诗歌的形式传递给世人。
整体而言,《虚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前身阮始平,今代王摩诘。
偃屈盖代气,万里入方尺。
朽老诗作妙,险绝天与力。
君不见杜陵老翁语,湘娥增悲真宰泣。
长安千门憎热客,我独怜君来解热。
呼儿具饭懒出口,藜羹不糁甘一啜。
北州别驾玉刻麟,索书往见良可人。
驿使别来无一字,知有此情谁与亲。
丈人东南来,复作西南去。
连年万里别,更觉贫贱苦。
王事有期程,亲年当喜惧。
畏与妻子别,已复迫曛暮。
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
盗贼非人情,蛮夷正狼顾。
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
万里早归来,九折慎驰骛。
嫁女不离家,生男已当户。
曲逆老不侯,知人公岂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