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随玄鹿径,已入白云乡。
此际逢刘阮,相携渡石梁。
偶随玄鹿径,已入白云乡。
此际逢刘阮,相携渡石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首句“偶随玄鹿径”,以“玄鹿”为引,暗示了行踪的偶然与神秘,仿佛在探索未知的路径中,与自然界的灵兽相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已入白云乡”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飘渺的仙境之中,白云缭绕,仿佛是通往心灵深处的门户,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世界。
“此际逢刘阮,相携渡石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的主题。刘阮,典出《搜神记》,指两位误入桃源的隐士,这里借指志同道合的隐逸之士。他们相遇于石梁之上,共同渡过,不仅体现了友谊的深厚,也寓意着在自然与精神的双重旅途中,找到了知音与归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以及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生。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
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
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递雨声。
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
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
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