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声》
《秋声》全文
宋 / 郑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蚯蚓如嘒管,逢时土中鸣。

秋蝉抱枝死,不敢鼓秋声。

听者何无厌,忽如鸣秦筝。

大雨漂九土,旷荡空太清。

(0)
注释
嘒管:形容蚯蚓鸣叫的声音细微如同笛声。
逢时:指蚯蚓在适宜的季节或时机。
抱枝死:蝉因季节变化而死亡,仍紧抱着树枝。
秦筝:古代中国的一种弦乐器,此处比喻蝉声。
旷荡:空旷而开阔。
太清:天空,这里指天地之间。
翻译
蚯蚓像细小的笛子,在土壤里适时地鸣叫。
秋天的蝉紧抱着树枝死去,也不敢再发出秋天的声音。
倾听的人怎么不会感到厌倦呢?忽然又像弹奏起秦地的筝声。
大雨冲刷着大地,天地间空旷而清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的《秋声》,通过对蚯蚓和秋蝉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物候特征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蚯蚓如嘒管”以蚯蚓的细微声音比喻秋声的低微,形象生动;“逢时土中鸣”则点出秋意渐浓,万物准备凋零的时节。接下来,“秋蝉抱枝死,不敢鼓秋声”通过秋蝉的沉默,寓言了对秋日肃杀气氛的畏惧。

“听者何无厌,忽如鸣秦筝”两句,诗人感叹听者对秋声的感受复杂,既有欣赏也有厌倦,忽然间又觉得这声音如同秦筝演奏,带有一种凄美的音乐效果。最后,“大雨漂九土,旷荡空太清”描绘了大雨过后,天地间一片空旷,秋声显得更加清晰,与前文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秋声的独特感受,既有对生命消逝的感慨,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情感深沉。

作者介绍

郑獬
朝代:宋   号:云谷   籍贯:虔化   生辰:1022——1072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猜你喜欢

日本杂事诗·其四十四

《棠阴比事》费参稽,新律初颁法未齐。

多少判官共吟味,按情难准佛兰西。

(0)

庚子元旦·其一

喔喔天鸡又一鸣,双悬两曜展光明。

承天仰看金轮转,震地讹传玉斧声。

汉厄愁看正月卯,代来几协大横庚。

自歌太乙迎神曲,终望余年见太平。

(0)

己亥杂诗·其七十二

三诏严催倍道驰,《霸朝》一集感恩知。

病中泣读维新诏,深恨锋车就召迟。

(0)

己亥杂诗·其三十四

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骘》诵文昌。

迩来《云笈》传抄贵,更写惊经拜玉皇。

(0)

偕叶损轩大庄夜谈

频岁华胥睡味酣,又扶残醉到江南。

更无旧雨谁堪语?欲访名山奈未谙。

花尚含苞春过半,月刚留影夜初三。

丁当檐铁君休问,抽得闲身且絮谭。

(0)

岁暮怀人诗·其十

天竺新茶日本丝,中原争利渐难支。

相期共炼补天石,一借丸泥塞漏卮。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