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如嘒管,逢时土中鸣。
秋蝉抱枝死,不敢鼓秋声。
听者何无厌,忽如鸣秦筝。
大雨漂九土,旷荡空太清。
蚯蚓如嘒管,逢时土中鸣。
秋蝉抱枝死,不敢鼓秋声。
听者何无厌,忽如鸣秦筝。
大雨漂九土,旷荡空太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的《秋声》,通过对蚯蚓和秋蝉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物候特征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蚯蚓如嘒管”以蚯蚓的细微声音比喻秋声的低微,形象生动;“逢时土中鸣”则点出秋意渐浓,万物准备凋零的时节。接下来,“秋蝉抱枝死,不敢鼓秋声”通过秋蝉的沉默,寓言了对秋日肃杀气氛的畏惧。
“听者何无厌,忽如鸣秦筝”两句,诗人感叹听者对秋声的感受复杂,既有欣赏也有厌倦,忽然间又觉得这声音如同秦筝演奏,带有一种凄美的音乐效果。最后,“大雨漂九土,旷荡空太清”描绘了大雨过后,天地间一片空旷,秋声显得更加清晰,与前文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秋声的独特感受,既有对生命消逝的感慨,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