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借小舫,有客过亭轩。
槜李古名郡,峄桐初姓村。
作桥通柳市,买地辟椒园。
独有华堂上,伤心不树萱。
谁家借小舫,有客过亭轩。
槜李古名郡,峄桐初姓村。
作桥通柳市,买地辟椒园。
独有华堂上,伤心不树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诗人通过“谁家借小舫”开篇,仿佛在询问,又似在回忆,引出对某人或某事的追忆。接着,“有客过亭轩”,点明了人物活动,但并未直接描述客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地点的变换,暗示着情感的流转。
“槜李古名郡,峄桐初姓村”两句,以历史背景和地名的引入,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铺垫。槜李、峄桐等地名,不仅展现了地理的广阔,也蕴含了时间的深邃,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变迁。
“作桥通柳市,买地辟椒园”则描绘了生活场景的转换,从公共空间到私人领地,从桥梁的构建到土地的开辟,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变化,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独有华堂上,伤心不树萱”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华堂之上,本应是欢聚之地,却因“伤心”而显得格外寂寥,不种萱草更添了几分悲凉。萱草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母亲或家庭的温暖,此处的“不树萱”则暗喻了对亲情或温馨家庭环境的渴望与失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反思,以及对当下情感状态的深刻体会。
濛濛膏雨远空迷,点滴圆纹水绕堤。
柳带喜如和醉舞,花房愁似宿妆啼。
烟笼麦陇连天阔,云映渔舟掠岸低。
廉使解分天子念,一篇骚雅慰蒸黎。
适去庄生邑,还临孔父乡。
仍闻旧隐处,近在武夷傍。
道气年长度,儒风日以光。
何时看解组,归去事仙方。
坐谈口苦渴,斋居志苦郁。
茗饮五松园,二者思兼括。
园丁结知心,汲泉火烹活。
香浮雪一瓯,畅言促双膝。
即此是家居,襟怀恕坦率。
犹忆前朝游,车马齐稠密。
今日天假缘,座无集宾列。
微雨洒亭台,我情更怡悦。
花鸟见精神,岩岫竞辽阔。
劳劳行役人,园林为蕴结。
壶茗乐团栾,不许说离别。
倪迂画岂迂,解事烟云抹。
相对暮忘归,归途迎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