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剥辞芳埭,成章肖碧岑。
条枚原好在,拱把漫重寻。
抱石标奇嶂,生厓忆故林。
堪因悟名实,谁与辨陶阴。
不遇盘根质,安知君子心。
中山蜚藻翰,理趣照来今。
既剥辞芳埭,成章肖碧岑。
条枚原好在,拱把漫重寻。
抱石标奇嶂,生厓忆故林。
堪因悟名实,谁与辨陶阴。
不遇盘根质,安知君子心。
中山蜚藻翰,理趣照来今。
这首《木假山六韵》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通过木假山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君子品质的赞美和对名实相符的深刻思考。
首句“既剥辞芳埭,成章肖碧岑”,描绘了木假山从自然生长到人工雕琢的过程,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工之巧,象征着君子内在美德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
“条枚原好在,拱把漫重寻”两句,以木条和小树为喻,强调了事物的本质与表面现象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不应仅凭表面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应深入探究其本质。
“抱石标奇嶂,生厓忆故林”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木假山仿佛怀抱奇峰,生于峭壁,让人想起它曾生长于故乡的森林,暗示了君子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本真,不忘根源。
“堪因悟名实,谁与辨陶阴”两句,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如何辨别事物的真实价值?这里“陶阴”可能是指隐匿或模糊的事物,强调了辨别真伪的困难性,同时也鼓励人们去探寻和理解事物的本质。
最后,“不遇盘根质,安知君子心”表达了对真正君子品质的敬仰,只有深入了解事物的根本,才能真正认识和欣赏君子的内心世界。
“中山蜚藻翰,理趣照来今”则是对诗人的自我评价,他如同中山的飞鸟,以文笔飞扬,揭示出深奥的道理,照亮了后世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木假山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君子品质、名实关系、个人修养等多个层面的思考,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展现了弘历作为诗人兼学者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燕寝凝香梦更清,梦回得句快吟情。
可怜人化辽天鹤,池上年年草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