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作中都士,柴门每自扃。
遗经究终始,奇字讲声形。
前辈今无几,微言世莫听。
扁舟转河曲,已见故山青。
漫作中都士,柴门每自扃。
遗经究终始,奇字讲声形。
前辈今无几,微言世莫听。
扁舟转河曲,已见故山青。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应辰创作的《送删定闻人丈归嘉禾》,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之情感。全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理想。
"漫作中都士,柴门每自扃。"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幽静、封闭的氛围。"中都士"指的是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人士,而"柴门每自扃"则描绘出诗人独处于书房之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隐逸和专注。
"遗经究终始,奇字讲声形。"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籍的研读和探索,以及对文字音韵的讲究。这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入的学问,也反映出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前辈今无几,微言世莫听。"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去贤达者逐渐凋零和自己的声音在现世难以被听懂的感慨。这既是对时代变迁的感叹,也是对个人寂寞处境的抒写。
"扁舟转河曲,已见故山青。" 最后两句则是送别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扁舟在河曲中缓缓行进,远方山色渐渐显现的画面,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书房生活、学术探求和时代感慨的描绘,以及送别友人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服食安可信,丹书皆妄语。
欲脱爪发枯,而假金石固。
金石本自坚,爪发那免腐。
有身即有患,此理不难悟。
长生就有术,古来何贤住。
神仙五百年,石髓流青乳。
服之等天地,千岁不足数。
此语信可徵,王烈今在否。
旌昜本静者,好道孰为伍。
一朝上青云,千载遗白鼠。
当其拔宅时,鸡犬亦得去。
胡为事盖棺,牛羊践丘莽。
下士喜闻道,缩口厌清苦。
空言愧杂乱,巧辩争寸缕。
所计身后得,未见一分补。
始吾甚爱之,穷诘言更沮。
仙诚在世间,不见良不喻。
剥啄谁叩门,开门得吾友。
握手一大笑,慰我离群久。
之子富才具,事业可力取。
瞻望青松姿,衰迟愧蒲柳。
金闺满鸳鹭,什伯自为偶。
寂莫林野人,过从但邻叟。
盘餐无兼味,笋蕨才适口。
穷达俱偶然,相逢且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