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繁暑,夜气初宜秋。
所居稍虚豁,得以消我忧。
独眠堂中央,一榻无衾裯。
开轩敞南北,凉飙入翛翛。
是日七月七,三星已西流。
残云不成雨,缥缈当空浮。
云行忽中断,月彩烂不收。
影落庭树间,枝叶如雕锼。
草根有小虫,微吟作啾啾。
岂复厌喧聒,更觉窗户幽。
我欲终今夕,飞蚊不相谋。
喧我复齧我,驱去嗟无由。
但当我自屏,岂与汝辈仇。
闭门归下帷,蝶梦寻庄周。
西风吹繁暑,夜气初宜秋。
所居稍虚豁,得以消我忧。
独眠堂中央,一榻无衾裯。
开轩敞南北,凉飙入翛翛。
是日七月七,三星已西流。
残云不成雨,缥缈当空浮。
云行忽中断,月彩烂不收。
影落庭树间,枝叶如雕锼。
草根有小虫,微吟作啾啾。
岂复厌喧聒,更觉窗户幽。
我欲终今夕,飞蚊不相谋。
喧我复齧我,驱去嗟无由。
但当我自屏,岂与汝辈仇。
闭门归下帷,蝶梦寻庄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静谧图景。诗人在西风的吹拂下,感受到了初秋的凉爽,心中的忧愁也随之得到缓解。在一个简朴的居所中,诗人独自一人躺卧在中央的榻上,没有厚重的被褥覆盖。夜晚的空气清新,诗人开窗纳凉,让南北风都能自由流通,带来阵阵凉意。
诗中的“是日七夕”一句点明了时间,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也就是乞巧节。这天夜里,三星(可能指的是织女星)已经西沉,而残云缥缈,未能形成雨水,只是在空中漂浮。月光灿烂,却又不见收敛,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庭院中的树影投落在枝叶间,像是精巧的雕刻一般。草丛里有小虫发出细微的鸣叫声,这一切都让诗人更加厌弃了世间的喧闹,而感到窗户之间的幽静更是难得。
诗人希望能在这宁静的夜晚中度过,甚至不愿与飞蚊争斗。但当这些干扰再次出现时,诗人的内心又不免感到无奈。然而,当诗人选择屏蔽外界,与世隔绝时,他似乎也并非与那些喧闹的世界为敌。
最后,诗人闭门归隐,回到自己的私室之下,帷幕低垂,仿佛要寻找庄周那样的超脱尘世的境界。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外界喧嚣的排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