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袁大监挽词三首·其二》
《袁大监挽词三首·其二》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西蜀何夫子,濡毫作冢铭。

辽辽传耳目,炳炳若丹青。

罢市知遗爱,存祠识旧形。

生刍莫能置,江阔底沧溟。

(0)
翻译
西蜀的夫子啊,你用笔墨写下墓志铭。
你的名声远播,如同长久的耳目相传,鲜明如色彩斑斓的图画。
市场停止交易,人们怀念你的仁爱,祠堂中仍可见你的旧貌。
即使送你青草祭品,也无法表达哀思,江水浩渺,仿佛是无尽的苍海。
注释
夫子:指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濡毫:用毛笔蘸墨。
冢铭:墓志铭,记录死者生平的文字。
辽辽:形容声名远播。
炳炳:光明灿烂的样子,比喻名声显著。
丹青:中国画的两种基本颜色,这里代指艺术作品。
罢市:市场停止营业,表示对某人的敬意或哀悼。
遗爱:遗留下来的爱戴和恩惠。
旧形:过去的形象,指夫子生前的模样。
生刍:青草,古代常用来作为祭品。
莫能置:无法放置,表示深深的怀念。
江阔底沧溟:江水广阔,如同大海,形容其深远无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袁大监所写的挽词第二首,表达了对袁大监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首句“西蜀何夫子”以尊称提及袁大监,暗示他可能来自西蜀地区,且具有学者风范。接下来的“濡毫作冢铭”描绘了袁大监用毛笔书写墓志铭的场景,显示出他的文采和对后世的关怀。

“辽辽传耳目,炳炳若丹青”两句运用比喻,形容袁大监的名声和事迹如同长久流传的口碑和鲜明的图画,深入人心。后两句“罢市知遗爱,存祠识旧形”进一步赞扬了袁大监在生前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仍有祠堂供人凭吊,形象地展现了他生前的德行和影响。

最后,“生刍莫能置,江阔底沧溟”表达了人们对袁大监的哀思无法用简单的祭品表达,只能随着滔滔江水,融入无尽的苍茫之中,寄托了深切的哀悼之情。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缅怀故人的挽词,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寄友生

风骚情味近如何,门底寒流屋里莎。

曾摘园蔬留我宿,共吟江月看鸿过。

时危苦恨无收拾,道妙深誇有琢磨。

凉夜欹眠应得梦,平生心肺似君多。

(0)

送王处士游蜀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0)

荆门疾中喜谢尊师自南岳来相里秀才自京至

闲堂昼卧眼初开,强起徐行绕砌苔。

鹤氅人从衡岳至,鹑衣客自洛阳来。

坐闻邻树栖幽鸟,吟觉江云发早雷。

西笑东游此相别,两途消息待谁回。

(0)

卖松者

未得凌云价,何惭所买真。

自知桃李世,有爱岁寒人。

瑟瑟初离涧,青青未识尘。

宁同买花者,贵逐片时春。

(0)

听李尊师弹琴

仙子弄瑶琴,仙山松月深。

此声含太古,谁听到无心。

洒石霜千片,喷崖泉万寻。

何人传指法,携向海中岑。

(0)

池上感兴

所向似无端,风前吟凭栏。

旁人应闷见,片水自闲看。

碧底红鳞鬣,澄边白羽翰。

南山众木叶,飘著竹声乾。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