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似无端,风前吟凭栏。
旁人应闷见,片水自闲看。
碧底红鳞鬣,澄边白羽翰。
南山众木叶,飘著竹声乾。
所向似无端,风前吟凭栏。
旁人应闷见,片水自闲看。
碧底红鳞鬣,澄边白羽翰。
南山众木叶,飘著竹声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风光图景,透露出诗人在池塘边上的悠然自得之情。首句“所向似无端”表达了对周遭环境的一种迷茫而又深远的感受,仿佛一切都没有尽头,没有界限。紧接着,“风前吟凭栏”则是诗人在微风中轻声吟咏,倚靠着池塘边的栏杆,享受着这份独处的乐趣。
“旁人应闷见”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旁观者可能的理解和感知,他们或许会觉得这种境界有些难以理解,甚至感到迷惑。而“片水自闲看”则是诗人自己对于池塘中的水景,有着一种悠闲、自在的观赏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碧底红鳞鬣,澄边白羽翰”,通过对鱼鳞和鸟翼颜色的描写,展现了池塘生态的丰富多彩。这里,“碧底”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水中,而“红鳞鬣”则是鱼儿在水中的活泼模样;“澄边”形容水的清澈,而“白羽翰”则是鸟翼在阳光下的洁白与轻盈。
最后两句,“南山众木叶,飘著竹声乾”,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人观察到南山上的树叶随着风飘散,而这些落叶又被竹子发出的清脆声音所伴随,这一切都在诉说着一个干燥而又宁静的季节。
整体来看,齐己这首《池上感兴》通过对自然景观细腻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境界。
斗室堪容膝,翛然借一枝。
安居聊避俗,闭户好吟诗。
荆布频年惯,芦帘此日宜。
静中延弱体,江上动遥思。
薄宦愁谁谅,穷途恨独知。
危疆需保障,冷署重栖迟。
远道乡心切,深闺别泪垂。
离情无寄处,归梦有醒时。
岁暮忧怀抱,风霜入鬓丝。
小园春色近,花发是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