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宝应寺》
《游宝应寺》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雨后秋风入翠微,我来仍值晚凉时。

山遮日脚斜阳早,云碍钟声出谷迟。

故国空馀烟冉冉,旧宫何在黍离离。

兴亡满眼无人语,独倚栏干默自知。

(0)
翻译
雨后的秋风吹过青翠的山峦,我此时来访正值傍晚凉意。
山峰遮住了太阳的余晖,使得夕阳早早落下;云雾缭绕,钟声迟迟未能传出山谷。
往昔的故乡只剩下袅袅炊烟,昔日的宫殿如今只剩荒芜的景象。
国家的兴衰变迁尽收眼底,却无人能言说,我独自倚着栏杆,默默感受这一切。
注释
雨后:雨停之后。
秋风:秋季的风。
翠微:青翠的山色。
晚凉:傍晚的凉意。
日脚:太阳的余晖。
斜阳:落日。
钟声:寺庙的钟声。
谷迟:山谷中传来得晚。
故国:过去的故乡。
烟冉冉:轻烟袅袅。
旧宫:废弃的宫殿。
黍离离:形容草木丛生,荒凉景象。
兴亡:国家的兴衰。
无人语:无人能言说。
栏干:栏杆。
默自知:默默地自我体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秋风中的山水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了对故国和旧宫的追忆。诗人通过“翠微”、“晚凉时”、“斜阳早”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绪。

诗中的山水景物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历史的沧桑变迁。山遮日脚,云碍钟声,使得时间仿佛变得更加悠长和沉重。故国的烟霭冉冉升起,而旧宫则显得黍离而远去,这些意象让人不禁感慨历史的变迁,以及曾经繁华如今已成空壳的遗迹。

诗人的情感在最后两句“兴亡满眼无人语,独倚栏干默自知”中达到了高潮。面对着这片刻画着兴衰更替的景象,诗人感到一种沉重和孤寂。他没有发言,而是选择了沉默,只有自己内心的理解和感受。这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出了一种时代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故国旧宫的一种深深的情感寄托。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也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沉思。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呈沈同知

三面俱江一面湖,古今画作水晶图。

门临车马红尘道,身在冰霜碧玉壶。

何道两山俱翠紫,霅苕二水合清污。

岸头笑与黄冠语,为问东林沈在乎。

(0)

菜羹

一卷仙家煮菜经,宰夫失笑太官惊。

蓝田山里空餐玉,岂识闻韶别是清。

(0)

晚眺

岭口云拖白,江头叶借绯。

西风来问罪,老火不须威。

(0)

步自玉乳峰归·其一

薄暮一凝伫,归鸿千有馀。

倚松吟半饷,月影泻庭除。

(0)

宫漏谣

宫漏清高处处闻,六街寂寂夜将分。

南下河梁缅诘曲,北瞻禁阙郁缤纷。

黄金锁闭斗城斜,白玉楼通上帝家。

若木未光潜日月,神仙不动积烟霞。

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复道回廊接西掖,千门万户遥相当。

宛转徘徊不能驻,复出宫城透宫树。

宫树乌飞月欲西,烛光一道照沙堤。

龙骑联翩排阊阖,凤帷岑寂对狻猊。

广庭肃肃延冠带,剑佩峥嵘百神会。

施政发令四海春,庙堂垂衣天宇泰。

(0)

和王秀才以光始自陜右游山归复将登少室为诗见寄

瘦马飘飖屡往还,疲劳专为访名山。

须知筋力行将老,渐恐峰峦不可攀。

蜡屐早能寻胜概,弹冠悔更落尘寰。

幸依贤者为东道,大得逍遥水石间。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