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发涟水阳,今息朐山阴。
低佪访石室,上有桃树林。
芳华丽海日,惠风拂尘襟。
想见芙蓉主,琅然方啸吟。
畅饮挥玉斝,哀弹进胡琴。
自适天下乐,谁知匪荒淫。
安期蕴长策,中散识雅音。
举世既莫喻,乃果仙游心。
芙蓉亦犹尔,灵迹留至今。
恨不驾白凤,逍遥以追寻。
昨发涟水阳,今息朐山阴。
低佪访石室,上有桃树林。
芳华丽海日,惠风拂尘襟。
想见芙蓉主,琅然方啸吟。
畅饮挥玉斝,哀弹进胡琴。
自适天下乐,谁知匪荒淫。
安期蕴长策,中散识雅音。
举世既莫喻,乃果仙游心。
芙蓉亦犹尔,灵迹留至今。
恨不驾白凤,逍遥以追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山水间的自在之情,也反映出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昨发涟水阳,今息朐山阴。低佪访石室,上有桃树林。" 这几句通过对比昨天和今天的地理位置,展示了诗人游历之广泛。"低佪"一词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如的探访状态,而"上有桃树林"则勾勒出了石室周遭生机勃勃的景象。
"芳华丽海日,惠风拂尘襟。想见芙蓉主,琅然方啸吟。" 这几句中,“芳华”和“海日”构成了一幅美好的自然画卷,而“惠风拂尘襟”则表达了诗人对清新环境的享受与感激。"芙蓉主"是仙境中的神仙,诗人通过想象与之相见,表现出对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愿望。
"畅饮挥玉斝,哀弹进胡琴。自适天下乐,谁知匪荒淫。" 这几句写出了诗人的宴饮奏乐之乐趣,"畅饮"和"哀弹"体现了诗人在山水间的享受与释放,而"自适天下乐"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的情怀。
"安期蕴长策,中散识雅音。举世既莫喻,乃果仙游心。" 这几句中的“安期”指的是古代的隐士,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与世俗隔绝、追求高洁的生活态度。而"中散识雅音"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尘嚣的宁静。
"芙蓉亦犹尔,灵迹留至今。恨不驾白凤,逍遥以追寻。" 最后几句中,“芙蓉”再次出现,加深了对仙境之美好与向往的情感。"恨不驾白凤"则是对无法达到仙界的遗憾,而"逍遥以追寻"则表达了一种尽管不能亲身至仙界,但心灵仍可追随仙迹,保持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洁。
世事多奇遇。快人心、天人合发,英雄侠女。
阅世竟无如公者,决定终身出处。
特特问、君家寓所。
逆旅相依堪寄托,好夫妻、端合黄金铸。
女萝草,附松树。尸居余气何须惧。
问隋家、驱鱼祭獭,为谁辛苦。
况是荒荒天下乱,仙李盘根结固。
更无奈、杨花自舞。
悔不当初从嫁与,岂留连、一妓凭君取。
远人也,越公素。
大荒披发来兮,新亭定哭山河异。
中流砥柱,故家乔木,茫茫余几。
虎逝龙亡,教谁收拾,人閒今世。
怅令名寿考,先生归也,憖遗不,关天意。
知否门生老矣。赋沧浪、当年孺子。
拘螊穷海,拜鹃荒谷,是何情致。
霁月槐堂,春风檀席,精神寄此。
愧雷塘著籍,无才作记,配刘公是。
独自芬芳,无多颜色,恹恹自恋春华。
忘却孤根,频年漂泊天涯。
韶光九十曾余几,尚更番、作践横加。
黯无言、末劫难逃,薄命休嗟。
此生已分泥途尽,枉百年作计,泫露烘霞。
放眼平林,伤心都溷尘沙。
飞香欲诉瑶阊上,奈天公、醉眼麻茶。
愿从今、生不逢春,刬净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