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看山岁已徂,梅花点点怨江湖。
南阳事业归何地,东鲁旌旗仰大儒。
拜月尽瞻新面目,窥池不改旧头颅。
世间亦有閒于我,共向方亭伴结趺。
到处看山岁已徂,梅花点点怨江湖。
南阳事业归何地,东鲁旌旗仰大儒。
拜月尽瞻新面目,窥池不改旧头颅。
世间亦有閒于我,共向方亭伴结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释函可对时光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到处看山岁已徂”表达了诗人年复一年,四处游历,岁月匆匆的感慨。接着,“梅花点点怨江湖”一句,以梅花自喻,暗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哀怨。
“南阳事业归何地,东鲁旌旗仰大儒。”这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南阳是诸葛亮的隐居之地,东鲁则是孔子的故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古代圣贤的仰慕之情。
“拜月尽瞻新面目,窥池不改旧头颅。”这两句通过月光与池水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尽管外界变化万千,但内心坚守的自我却始终如一。
最后,“世间亦有闲于我,共向方亭伴结趺。”诗人在此处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即使在忙碌的世间,也有如他一般寻求心灵宁静的人,他们共同在方亭中坐定,寻找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有对自我坚守的坚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和精神追求。
渭川十顷青,上谷千灶墨。
县河供拂石,濡笔应未足。
公初入承明,神采映冰玉。
孤芳信难群,廉士故可辱。
虚怀得逢蒙,泛爱近藉福。
终然翟公题,正堕杨朱哭。
于今十年后,犹作一麾出。
何当还宣温,不用求钓筑。
遥知西湖柳,蔽芾谁敢秃。
应馀金石文,会使天雨粟。
留连借三辅,夏木今再绿。
斯文咏公归,怅望非我独。
羁怀老无堪,览卷百忧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