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帽轻衫出旧京。斜风疏雨柳丝轻。
秋山淡碧长林醉,野草微黄落照明。
新景物,旧心情。无人知处冷清清。
西风落尽长杨叶,皓月穿窗欲作声。
短帽轻衫出旧京。斜风疏雨柳丝轻。
秋山淡碧长林醉,野草微黄落照明。
新景物,旧心情。无人知处冷清清。
西风落尽长杨叶,皓月穿窗欲作声。
这首《鹧鸪天》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京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中自然与人心的微妙变化。
首句“短帽轻衫出旧京”,开篇即点明了人物形象和行动背景,一位身着轻便装束的旅人从古老的京城出发,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接着,“斜风疏雨柳丝轻”一句,通过“斜风”、“疏雨”、“柳丝轻”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仿佛是秋天特有的细雨绵绵,轻轻拂过柳枝,也轻轻触动了旅人的心绪。
“秋山淡碧长林醉,野草微黄落照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的山色与林木,淡雅的碧绿与醉人的金黄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色彩。同时,“长林醉”一词,赋予了树木以生命,仿佛它们在秋风中沉醉,与自然融为一体。而“野草微黄落照明”则通过“微黄”的野草与“照明”形成对比,既表现了秋天的成熟与收获,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新景物,旧心情。”这一句转折,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面对新事物时,内心依然保留着对过往的怀念与感慨。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不仅停留在对景色的描绘上,更深入到了对人生体验的思考之中。
最后,“无人知处冷清清。西风落尽长杨叶,皓月穿窗欲作声。”这两句以“冷清清”形容无人知晓的孤独感,与前文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与深思。而“西风落尽长杨叶,皓月穿窗欲作声”则是对时间流逝、万物衰败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想象,通过自然界的变迁,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综上所述,《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青莲葬尸鱼腹里,少陵复作饫死鬼。
可笑亘古两诗人,死亦古今绝无比。
刘呴小儒不足责,余意端嗤宋公子。
阻水一篇岂未见,荒唐亦复沿旧史。
悲哉此老入暮年,君民泪尽江湘沚。
稷契功名付浩叹,老丑向人嗟可耻。
新知济济遍海内,寒暄不救沟壑死。
牛肉白酒致荒江,快啖苦觉人情美。
岂知贤令好礼教,后人顾将鸩毒视。
嗟嗟忌刻实天意,巨妄诬贤小者耳。
君不见东山太白女无归,宗武湖湘为乞儿。
豫盗蜀盗次第平,辕门大旗马一鸣,诸将股栗以膝行。
误谓虎仙利可啖,贻二千币银酒枪。
满速儿翻哈密城,尚书齮龁挟隙生。
构之内竖竖不信,置酒交情使窃听。
醉骂叱咤声洪钟,屏间隐蔽颊发红。
并力怂恿落其职,群盗闻之动颜色。
山河誓券不旌功,一死英雄魂报国。
茕茕二妾守空庐,天寒日暮无衣食。
龙头觺觺鼎一足,左班文臣罪名六。
泣拜亲墓悬为图,忠孝者妻给象奴。
奴索钗钏意在酒,绐之使出挈家走。
淮清桥下水阴阴,呕血于石成观音。
何乃愁惨状,舁至夫祠屹相向。
魂兮魂兮罗刹矶,江豚拜浪鱼腹肥,亦有血痕红裹旧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