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树迎薰早,临风送响清。
即听喧寂韵,堪悟有无生。
嘒嘒谁教尔,哓哓匪为名。
已难堪触景,况复隔窗鸣。
出树迎薰早,临风送响清。
即听喧寂韵,堪悟有无生。
嘒嘒谁教尔,哓哓匪为名。
已难堪触景,况复隔窗鸣。
这首诗描绘了新蝉在树间鸣叫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蝉声的清脆与悠扬,以及它所蕴含的哲理意味。
首联“出树迎薰早,临风送响清”,以“薰”字点明季节,暗示初夏时节,新蝉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从树梢间跃出,迎接温暖的空气,其鸣声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给人们带来清新之感。
颔联“即听喧寂韵,堪悟有无生”,进一步深化了对蝉声的理解。在这喧闹与寂静交织的韵律中,诗人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有与无、存在与消失之间的微妙平衡。蝉声虽短暂,却充满了生命力,提醒着人们珍惜每一刻的存在。
颈联“嘒嘒谁教尔,哓哓匪为名”,则将笔触转向对蝉鸣的思考。诗人似乎在问,是谁赋予了蝉这样的声音?这声音并非为了追求名声或荣誉,而是自然界的天籁之音,纯粹而真实。
尾联“已难堪触景,况复隔窗鸣”,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深切感受。即使是在难以直接触碰到的场景中,蝉声依然能够穿透窗户,触动人心,引发深思。这种声音,跨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触动了心灵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蝉鸣叫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村巫吹角天将晓,里巷拜年争欲早。
我惊节物懒下床,眼看屠苏心恅愺。
未能免俗出门去,礼数乖烦无所考。
春风堂堂不顾人,自向池塘绿春草。
谁知此发不坚牢,一回如此一回老。
吾庐托穷巷,有酒无佳客。
年年家酿香,延首定攀忆。
分持远相遗,岂问杯杓窄。
所贵明月前,共此一尊色。
去年冬苦寒,雪水填四泽。
瓮面蚁不浮,弱糟无劲力。
瓶罂贵洁清,而器不亲涤。
泥封意虽勤,审视颇无则。
如闻近所往,恶味同食檗。
恨无醇德将,非缘踰日昃。
大类献空笼,报赐烦双璧。
想当设肴饵,清兴随太白。
流涎不及味,顾我岂逃责。
我贫如陶侃,每蒙邻舍德。
墙头有馀惠,不敢自专得。
今复再分献,庶以补前慝。
愿公领微衷,毕此无馀沥。
故人官江滨,蔼蔼起清望。
因漂似木偶,千里远相向。
穷达怀异趣,雅故恐遗忘。
暨我即门墙,公喜不可状。
握手问辛苦,容我细伸吭。
凛然高义生,开怀出云上。
衔恩在双腮,图报心愈谅。
岁暮天益寒,江湖足波浪。
箧中乃得诗,安流反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