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翁作颂鲁公书,峭壁云烟万古垂。
三绝堂前月浸碧,两峰亭下草生悲。
英风义概有存者,流水高山谁会之。
便使中原归赵璧,磨崖再勒中兴碑。
元翁作颂鲁公书,峭壁云烟万古垂。
三绝堂前月浸碧,两峰亭下草生悲。
英风义概有存者,流水高山谁会之。
便使中原归赵璧,磨崖再勒中兴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赞美之情。"元翁作颂鲁公书"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而"峭壁云烟万古垂"则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历久弥新的意境。
"三绝堂前月浸碧,两峰亭下草生悲"这两句诗,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淡淡哀愁的情感。这里的"三绝堂"、"两峰亭"都是实指,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接着的"英风义概有存者,流水高山谁会之"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化精髓的追寻与思考,以及对那些能够理解和传承这些精神的人的赞叹。
最后两句"便使中原归赵璧,磨崖再勒中兴碑"则是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举例,表达了对于国家安定、文化复兴的美好愿望,以及对那些能够致力于此并留下痕迹的人物的敬意。整首诗语言质朴而不失深邃,情感丰富而又蕴含哲理,是一篇颇有古典韵味的佳作。
驾言登高丘,凭南望天涯。
彷佛北堂树,秾郁时敷披。
心恍神与俱,长跪毕我私。
初言定省违,次言苦路岐。
三言近起居,四言长相思。
五言母慈重,未能报男儿。
滔滔殊不已,涕泗交相垂。
浮云自南来,双日忽如遗。
茫茫千里外,想仰徒噫嘻。
日夕山下归,露草青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