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冰澌绕旧矶,渐看红碧隐柴扉。
闲催稚子成鸡栅,亦学神农著马衣。
前种夭桃怜寸长,初移邻竹试新围。
交头拄杖无来往,自数栖鸦早暮飞。
十日冰澌绕旧矶,渐看红碧隐柴扉。
闲催稚子成鸡栅,亦学神农著马衣。
前种夭桃怜寸长,初移邻竹试新围。
交头拄杖无来往,自数栖鸦早暮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乡村生活的画面。"十日冰澌绕旧矶"写出了严寒时节,江边的冰层环绕着古老的礁石,透露出冬季的冷寂。"渐看红碧隐柴扉"则暗示春天即将来临,红色和绿色的植物开始在简陋的木门后隐约可见。
诗人闲适地引导孩子搭建鸡栅,模仿古代农夫神农氏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教育后代的用心。"前种夭桃怜寸长,初移邻竹试新围"两句,诗人细致入微地观察和照顾着幼小的桃树和新移植的竹子,流露出对生命的呵护之情。
"交头拄杖无来往"描绘了村中的宁静,老人们手拄拐杖,相互交流,但并无过多的访客,显示出乡村生活的恬淡与和谐。最后,"自数栖鸦早暮飞"以乌鸦的早出晚归,象征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总的来说,这首《拄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代乡村生活的情景,既有冬日的冷寂,又有春天的生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