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煤山树,君臣各一枝。
内城吹角急,前殿击钟迟。
玉辇迁无路,珠丘筑几时。
可怜燕父老,弓剑至今悲。
阴雨煤山树,君臣各一枝。
内城吹角急,前殿击钟迟。
玉辇迁无路,珠丘筑几时。
可怜燕父老,弓剑至今悲。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后,燕京(北京)人民对失去故国的哀伤与无奈。诗人以“阴雨煤山树”开篇,暗喻国家风雨飘摇,君臣各自为政,象征着国家分裂与权力更迭的混乱局面。“内城吹角急,前殿击钟迟”,通过对比内城与前殿的不同节奏,反映了朝廷内部决策的迟缓与混乱,以及国家危机四伏的紧张氛围。
“玉辇迁无路,珠丘筑几时”,“玉辇”象征皇帝的出行,“珠丘”则指帝王陵寝,这两句表达了对失去皇权和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的迁徙之路似乎遥不可及,而帝王陵寝的修建也显得毫无意义,预示着王朝的衰败与终结。
最后,“可怜燕父老,弓剑至今悲”,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燕京百姓的同情与哀悼。他们手持弓剑,至今仍在怀念过去,表达出对失去家园与国家的深切悲痛。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与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积雨限游步,超然怀远观。
虽微千仞冈,孤岑且流玩。
冀展东山望,一写川上叹。
如何方此时,气雾郁未散。
玄云蔽白日,八表洞漫漫。
川原近莫觌,安能□云汉。
耳目既罕适,沉忧将何缓。
感兹一以悟,滞景中自乱。
内照苟昭旷,通蔽非所间。
由来君子道,尸居或龙见。
伏雌乃默化,何必收摇翰。
去矣齐物变,卑栖永遗患。
溪回罨画,漠漠寒烟锁。
垂柳隔虹桥,新月起、乱莺啼破。
草香沙暖,此路是天台,环绕峰千个。屡下雕鞍坐。
抚景寻思,几时梦里来过。朱扉半启,小立双鬟舞。
仙饭杂松云,低问取、阮郎曾饿。
玉笙吹罢,万树碧桃开,人照红窗火。醉醒愁无那。
春夜厌厌,参旗楼角斜簸。
落落穷途,我与尔、此身安即。
立语处、西风乍紧,远天将黑。
霜白惯侵羁客鬓,囊空能减英雄色。
想旧时、里社共团圞,如何得。转眼又,江南北。
问前路,谁相识。况秣陵城下,总皆陈迹。
桃叶渡头人已去,莫愁湖上山空碧。
只故斋、黄瓦剩无多,青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