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聂仪部明妃曲·其三》
《和聂仪部明妃曲·其三》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0)
注释
聂仪部:名字待考。
仪部:礼部的属官,掌管礼仪、祭祀、宴享等事务。
明妃曲:乐府曲调名,写王昭君辞别汉富赴匈奴和亲事。
明妃,即王昭君。
天山:指祁连山。
抱得琵琶马上弹:指王昭君弹琵琶以抒哀怨。
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内,代指匈奴之地。
汉宫:汉朝时候的宫殿。
看:看见,望见。
翻译
天山下雪之后北风凛冽,王昭君在马背上拨弹琵琶以抒哀怨。
一曲结束仍是痴痴仰视青海明月,还以为是汉宫月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天山雪后北风凛冽的环境中,怀抱琵琶的女子,于马上弹奏乐曲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女子弹奏时的深情与意境。

首句“天山雪后北风寒”,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寒冷而肃穆的氛围。接着,“抱得琵琶马上弹”一句,将人物形象与背景紧密结合,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在马背上弹奏琵琶的场景,充满了动态之美。

“曲罢不知青海月”,这一句转而描写女子弹奏完毕后的感受。她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连天空中的青海月都未能引起她的注意。这不仅表现了女子音乐技艺的高超,也暗示了她内心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最后一句“徘徊犹作汉宫看”,则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情感世界。她仿佛在音乐的引领下,回到了遥远的汉宫,那是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可能包含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历史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状态,以及音乐对她心灵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东坡除夜三十九遂引乐天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之句赋诗余亦于生朝有感

昔人三十九,已叹日斜时。

吾今七十六,屈指一倍之。

岂唯桑榆晚,正自入崦嵫。

灰中炭暗尽,岂不心自知。

且饮生朝酒,更赋梅山诗。

(0)

楼安抚挽诗

花溪溪水出仙源,正对枢臣旧戟门。

聊把一麾随宦牒,只寻三径乐丘园。

传家远继东楼国,好客长开北海尊。

胸次魁奇无一物,百年厚德畀儿孙。

(0)

暑退

归卧林间十二春,心安日日是良辰。

家居佛界清凉国,人住仙宫自在身。

无事入山寻阮客,有时击壤助尧民。

虽无高行追先隐,毕究田园乐亦真。

(0)

闻常伯韩公下世感赋·其二

六义湮沦吾道东,敢将见处与人同。

后生不遇东坡老,前辈今无南涧翁。

四偈真能垂具眼,瓣香端欲嗣宗风。

遗编一见如生面,怅望新阡恨不穷。

(0)

和刘建昌都下立春

岧峣天阙五云飞,日上觚棱晓影移。

合殿侍臣颁綵树,谁家纤手送青丝。

寒禁粉蕊香犹浅,煖入陈根绿尚迟。

从此江山春意动,使君拚费几多诗。

(0)

因赴郡会入城

十年林下自由身,已放严光作外臣。

终日奔驰非我意,有时嚅嗫失天真。

庞公不合来城府,梅福如何走市尘。

策蹇明朝且归去,故山猿鹤自相亲。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