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狩获白麟,至死意不吐。
代北有角端,能通诸国语。
西狩获白麟,至死意不吐。
代北有角端,能通诸国语。
这首诗是白珽的《续演雅十诗·其五》,创作于宋末元初之际。诗中的“西狩获白麟,至死意不吐”描绘了一种坚守秘密、宁死不屈的高尚品格,白麟喻指珍奇难得的事物或知识,而狩猎之人则象征着掌握者。至于“代北有角端,能通诸国语”,则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地区某位能够理解并沟通各国语言的人物的赞美,角端可能指的是边陲的守卫或是特定的人物。
整首诗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那些在险恶环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质,以及能够理解并沟通不同文化之人的崇敬之情。这样的描绘既映射出诗人个人的道德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诚和多语能力的重视。
桃扉旧笑,芸馆新愁,裁书已成还毁。
几度江头,问行船、杳渺烟波天际。
杨花乱糁,拘不定、心情浑似。
何处忽传芳信到,黯黯消魂死。
平生黄卷误我,灯火十年,赢得恁僬悴。
不道真娘,世知稀、犹借青衫名字。评花偶尔。
翠袖红巾空染泪。国士更谁能识得,肯绣平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