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留翰墨,高咏豁心神。
岁晚悲游子,官卑忆古人。
鼓钟迎曙急,梅柳报春匀。
愧作长安梦,衣冠拜紫宸。
孤城留翰墨,高咏豁心神。
岁晚悲游子,官卑忆古人。
鼓钟迎曙急,梅柳报春匀。
愧作长安梦,衣冠拜紫宸。
这首明代诗人王一鸣的《除夕答秦京》表达了作者在除夕之夜的感受和思考。首句“孤城留翰墨”,描绘了诗人身处孤城,借书写来排遣孤独,寄托情感;“高咏豁心神”则写出通过吟诵诗歌来提升精神境界,寻求心灵的释放。
接下来,“岁晚悲游子”表达了对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官卑忆古人”则流露出对古代贤人的仰慕,暗示了对自身地位的反思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鼓钟迎曙急,梅柳报春匀”通过描绘新年将至的景象,传递出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鼓声催促着黎明的到来,梅柳则象征着春天的复苏与希望。
最后两句“愧作长安梦,衣冠拜紫宸”,诗人以“长安梦”暗指仕途理想,表达出对未能实现宏大抱负的遗憾,同时以“衣冠拜紫宸”(紫宸殿是皇帝居所,此处代指朝廷)表达了对朝廷的敬意和对自己未能身居高位的自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含蓄,展现了诗人除夕之夜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春日江郊,素娥吹下银幡舞。
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掩袖凝寒不语。
漫粘酥、枝枝缕缕。断肠何似,飞絮多时,落梅深处。
仙掌擎来,翠眉敛半看成露。
惊沙马上面帘轻,谁贵毡庐主。多少高阳伴侣。
到如今、沉冥几许。乘槎相问,万里银河,欲归无路。
也曾海上,啖如瓜大枣。海上归来相公老。
画堂深、满引明月清风,家山好、一笑尘生蓬岛。
六年春易过,赢得清阴,到处持杯藉芳草。
看明年此日,人在黄金台上,早整顿、乾坤事了。
但细数齐年几人存,更宰相高年,几人能到。
成佛生天,自是两途,任祖生先。
看二三大老,依稀吾榜,几多新进,少小齐年。
紫陌相逢,青山独往,倚杖鹤鸣听布泉。
百年里,但儿时难得,老后依然。吾牛已不耕田。
更雨滑泥深自在鞭。
叹十年波浪,悠悠何补,三生石上,种种无缘。
白发来呵,朱颜去也,一曲狂歌落酒边。
谁似我,似官奴出籍,散圣安禅。
仙掌下驰道,清露滴芙蓉。
无憀似酒初醒,身世笑颦中。
万朵花灯夜宴,一叶扁舟海岛,寂寂五更风。
误赏明妆靓,愁思满青铜。陂六六,三十六,渺何穷。
江南曲曲烟雨,谁是醉施翁。
但恨才情都老,无复风流曾梦,缥缈赋惊鸿。
寄语清净社,小饮合相容。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时晴。
长街灯火三两,到此眼方明。
把似每时庭院,传说个般障子,无路与君行。
推手复却手,都付断肠声。漏通晓,灯收市,人下棚。
中山铁马何似,遗恨杳难平。
一落掺挝声愤,再见大晟舞罢,乐事总伤情。
便有尘随马,也任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