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就一轮玉,扫尽四边尘。
白乎不涅不磷,千古此丰神。
领略常娥体态,寂寞谪仙材调,四海岂无人。
安得金丹诀,长驻玉颜春。镜圆明,冰样洁,水来清。
良宵难值如许,何惜且留宾。
拟唤桓伊三弄,影转画檐西畔,钟鼓趣残更。
肺腑尽霜雪,曲糵不能醺。
碾就一轮玉,扫尽四边尘。
白乎不涅不磷,千古此丰神。
领略常娥体态,寂寞谪仙材调,四海岂无人。
安得金丹诀,长驻玉颜春。镜圆明,冰样洁,水来清。
良宵难值如许,何惜且留宾。
拟唤桓伊三弄,影转画檐西畔,钟鼓趣残更。
肺腑尽霜雪,曲糵不能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十三)幕府有和,再用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夜景并表达对美好时光珍惜之情的诗句。
“碾就一轮玉,扫尽四边尘。”这里借玉象征纯洁无暇,将月亮比作碾成的一轮玉石,意在形容明净无瑕的夜空。同时,“扫尽四边尘”则暗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宁静的追求。
“白乎不涅不磷,千古此丰神。”这两句用来赞美月光之美丽与纯净。“白乎”形容的是月色的洁白无暇,“不涅不磷”则强调了月色之纯净,未受任何污染。接着的“千古此丰神”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景的赞叹与敬仰。
“领略常娥体态,寂寞谪仙材调。”这里通过“领略”一词,传递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常娥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月宫女神,诗人将自己对美景的感受与她相联系,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而“寂寞谪仙材调”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通过“寂寞”一词传递出一种孤独的美感。
“四海岂无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人文关怀。尽管夜深人静,但是在诗人的心中,却有着对远方、对世界的关切和思念。
“安得金丹诀,长驻玉颜春。”这里提及的是道教中的修炼之术——金丹诀,是求索长生不老的秘密。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以及追求永恒青春的愿望。
“镜圆明,冰样洁,水来清。”这几句描写的是一个宁静而又纯净的夜晚景象。“镜圆明”、“冰样洁”都是对月亮和夜色的一种形容,而“水来清”则是对环境中水流之清澈的描绘。
“良宵难值如许,何惜且留宾。”诗人感叹这良宵难得,不应轻易放过。通过“何惜且留宾”,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佳客的珍视与留恋之情。
“拟唤桓伊三弄,影转画檐西畔,钟鼓趣残更。”这几句则描绘了一种夜晚的音乐氛围。“桓伊”是古代乐器之一,“三弄”则指演奏曲目中的第三部分。诗人通过“拟唤”表达了对音乐的向往与感怀,而“影转画檐西畔”则形容了夜晚的宁静与月光下的美丽景致。最后,“钟鼓趣残更”则是对夜深时分,仍有乐声不断的描写。
“肺腑尽霜雪,曲糵不能醺。”这两句通过身体内部如同积满了霜雪来形容诗人的内心世界,而“曲糵不能醺”则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抑郁与难以释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人间美好的留恋。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篇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的作品。
昔闻恒山鸟,四海各分飞。
念我同生子,四女相因依。
辛苦效反哺,力尽心亦微。
仲姊久长逝,泪落不可挥。
所遗我三人,恋母愿空违。
伯也失所天,忍死鞠孤儿。
儿年近四十,与妇同分离。
㷀㷀一孙女,遣嫁时来归。
上堂问祖母,终朝无苦饥。
嗟予季与叔,相见时亦稀。
抚琴弹此曲,此曲声殊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