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周倅大雪见寄二首·其二》
《次韵周倅大雪见寄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白昼通红火,萧萧惊打窗。

折绵寒未透,兀梦睡先降。

那敢犯诗垒,自然摧慢幢。

重看寄来句,呵手剔残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大雪纷飞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首联“白昼通红火,萧萧惊打窗”以对比手法,将白天的温暖与夜晚的寒冷形成鲜明对照,通过“通红火”与“惊打窗”的动态描写,营造出一种由暖入寒的氛围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

颔联“折绵寒未透,兀梦睡先降”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寒意,通过“折绵”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身体对寒冷的抵抗,而“寒未透”则暗示了寒冷尚未完全侵入内心,但“兀梦睡先降”则预示着在寒冷的侵袭下,人开始感到疲惫,甚至产生了一丝困倦,仿佛在梦中沉睡,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心理状态。

颈联“那敢犯诗垒,自然摧慢幢”则转而表达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谦逊态度和创作灵感的激发。诗人不敢轻易挑战诗歌的壁垒,却在自然的壮丽面前,感受到了一种内在的力量,仿佛是自然的威力摧垮了内心的防线,激发了创作的热情。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流露出其在艺术创作上的敏感与激情。

尾联“重看寄来句,呵手剔残缸”则收束全诗,诗人再次回顾收到的诗句,仿佛在品味他人的作品,同时通过“呵手剔残缸”的细节,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珍视,又暗示了他在寒冷环境中对创作的坚持。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深化了主题,展现了诗人即使在严寒之中,仍能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拟唐人贫女诗

小箔红蚕亦耐饥,流黄辛苦复何辞。

夜翻线帖镫无赖,晓谢铅华镜未知。

告语几曾烦鸩鸟,胜人翻自悔蛾眉。

年年冷伴梅花住,谁见天寒倚竹时。

(0)

卢生祠题壁·其三

海上蓬山路杳然,目前困苦最堪怜。

人人饱吃黄粱饭,一枕安眠便是仙。

(0)

峡山寺

峡中无白日,当昼亦常昏。

雨急瀑争地,峰阴云出门。

忘机飞鸟暇,阅世老榕尊。

莫问修罗劫,残僧几辈存。

(0)

台疆杂感

投荒厌乱湿青衫,时事阽危口欲缄。

差喜故人无恙在,身经破冢得归帆。

(0)

石阡杂兴·其一

几树修梧荫碧天,时閒一到讼庭前。

报衙吏少民无事,喜雨人多岁有年。

橘柚送香花作瘴,棕榈如扇叶摇烟。

小山直上平于砥,助我登临听响泉。

(0)

感事·其三

糟粕空方策,屠沽有壮图。

白头仍诵读,赤手已公孤。

说剑神俱王,当歌气益粗。

果能开绝漠,汉将起人奴。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