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中为人,天鼓发音声。
汝等诸天人,昔为地狱身。
无相中为人,天鼓发音声。
汝等诸天人,昔为地狱身。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六部分,名为“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诗的内容主要体现了佛教中的教义,强调了世间万物和众生形态的变化皆为幻化,无常且非本质。"无相中为人"表达了在空无相状的状态下,人们显现为有形之物;"天鼓发音声"比喻佛法如天鼓震动,唤醒众人的觉悟;"昔为地狱身"则揭示了众生轮回流转,曾经可能身处苦难之中。整体上,这首诗寓含着佛教关于因果轮回和解脱生死的深刻哲理。
先生早年忘扫白,懒饭青精借颜色。
独馀驩伯为友朋,熟不暇篘巾自沥。
何须引泉连百井,饮若长虹太豪猛。
细斟玉箸滑无声,酌我应怜官独泠。
奇篇更写陟釐黄,逼人心地生清凉。
了知二事尽家法,眼馋径索银瓶尝。
我老华池少滋液,年来爱酒如偷蜜。
陶然一醉乐未央,此外要知俱长物。
相期径造君勿违,坐得名胜从忘归。
公侯似闻倦设醴,穆生正恐同分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