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其二》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陌]韵

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

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0)
注释
谁谓:谁说。
江湖:指代江湖隐居生活。
居:居住。
而:转折连词。
为:成为。
虎豹宅:比喻危险或凶险之地。
焚山:焚烧整座山。
岂不能:难道不能。
爱:喜爱。
此:这。
千竿碧:千根翠竹,形容竹林繁茂。
翻译
谁说江湖隐居处,竟成了虎豹的巢穴?
纵然焚烧山林易如反掌,但我却珍爱这片千竿翠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归属感。他并不认为居住在江湖之中就是生活在虎豹的领地,相反,他觉得这里是他的理想之地。这不仅体现了苏轼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个性,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一句,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竹林的喜爱。即使是用火来焚烧山野,他也无法改变自己对这片“千竿碧”的深情厚谊。这句话不仅描绘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展现了苏轼坚定不移的情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内心对于自由与归宿的渴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九日顾迂客雷阮徒招集吴山登高用昌黎人日城南登高韵

昨夜横山堂,柔翰频自弄。

诸君各健举,独如蝇被冻。

诗本吾家学,才尽迄无用。

今朝吴山道,篮舆托后从。

俄停陶岘舟,金尊呼客共。

目瞩远近峰,一一迎而送。

渔艇棹歌回,钓车卷断葑。

落日浴平湖,水势兼天纵。

急管杂繁弦,终宵亦倥偬。

传语谢山灵,兹游不辞重。

(0)

三陵台

三陵孤峙旧城隈,古木蒙茸一径开。

乱窟深回藏虎豹,悬崖陡峭长莓苔。

宋襄战后犹遗冢,梁孝朝还有废台。

每伴田夫寻胜事,披蓑戴笠雨中来。

(0)

次酬钱子坚

年来鸡骨枕茅亭,寂寞丘园滞客星。

一杖看云何处好,九山落木不堪听。

梦残烽火魂初定,头白江湖眼倍青。

天末醉歌余数子,可知林竹未凋零。

(0)

闻祭钟山旧陵口占一绝

恰逢故老话新亭,诏出牲牷喜荐馨。

最是圣朝恩德重,孝陵无用植冬青。

(0)

寄范荆门

白马雕弓玉辘轳,荆门专阃握铜符。

虎牙吹角翻新垒,鱼腹披云按旧图。

月满三巴歌出塞,秋高千骑猎平芜。

轻裘傥过衡阳路,好遣双鸿到五湖。

(0)

古意·其十五

燕赵非我乡,衡霍久见隔。

升高望四野,但有狐狸迹。

莝彼豢龙刍,秣马将安适。

盛年亦须臾,前路转见逼。

还顾望灵台,芜草已盈尺。

灵台尚不存,憔悴敢自惜。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