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成烟,零珠搁泪,青衫莫再多情。
目送飞花,那堪鬓已星星。
佳人命薄都肠断,有谁怜、薄福书生。
最凄清、小阁银灯,小院银筝。
中年我亦伤怀抱,尽哀丝豪竹,短驿长亭。
一样工愁,天生名士倾城。
潇潇暮雨疏疏柳,荡秋魂、又惹秋声。
任飘零、孤负香衾,怕负香盟。
碎玉成烟,零珠搁泪,青衫莫再多情。
目送飞花,那堪鬓已星星。
佳人命薄都肠断,有谁怜、薄福书生。
最凄清、小阁银灯,小院银筝。
中年我亦伤怀抱,尽哀丝豪竹,短驿长亭。
一样工愁,天生名士倾城。
潇潇暮雨疏疏柳,荡秋魂、又惹秋声。
任飘零、孤负香衾,怕负香盟。
这首《高阳台四首(其四)》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无奈。
开篇“碎玉成烟,零珠搁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破碎的美好如烟消散,如同珍珠般的泪水凝固在眼眶,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悲凉与失落。接着“青衫莫再多情”一句,诗人劝慰自己不要过于深情,因为深情往往伴随着痛苦和离别。
“目送飞花,那堪鬓已星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目送随风飘散的花瓣,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而“鬓已星星”则直接描绘了岁月在诗人头上留下的痕迹,增加了时间无情的意味。
“佳人命薄都肠断,有谁怜、薄福书生”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佳人的命运如此悲惨,而自己这个“薄福书生”也难以得到同情。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泛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最凄清、小阁银灯,小院银筝”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银灯照亮的小阁楼,银筝在寂静的小院中回响,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略带诗意的氛围,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中年我亦伤怀抱,尽哀丝豪竹,短驿长亭”则是对中年时期情感的深刻描写,哀伤的丝竹声充斥着短途驿站,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力与哀叹。
“一样工愁,天生名士倾城”则是一种自嘲与无奈的表达,诗人承认自己多愁善感,是天生的名士,却无法改变命运,只能让城中的女子为之倾倒。
最后,“潇潇暮雨疏疏柳,荡秋魂、又惹秋声”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柳叶稀疏的画面,秋风吹过,似乎触动了诗人心中的哀愁,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任飘零、孤负香衾,怕负香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即使生活漂泊不定,也不愿辜负曾经的承诺和美好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季东林党,门户气太重。
亦有附托者,邪正杂然共。
一朝瑕衅成,每被人讥讽。
究之诸名贤,风骨自殊众。
委鬼煽虐时,秕政昌言讼。
王师下江南,气节争磨砻。
留发不留头,誓死声交閧。
碧血飞一门,白骨埋一瓮。
或则缁衣终,或则狂歌纵。
东南诸遗老,膺滂相伯仲。
疾风知劲草,根本有人种。
从此叹东林,讲学非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