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
裁成艳思偏应巧,分得春光最数多。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
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
裁成艳思偏应巧,分得春光最数多。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
此诗描绘的是春日牡丹盛开的景象,色彩斑斓,层次丰富。首句“水漾晴红压叠波”,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池塘中红花倒映的美丽画面,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接着,“晓来金粉覆庭莎”则描写了晨光中牡丹花瓣如同细腻的金粉铺满了整个庭院,每个字都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
第三句“裁成艳思偏应巧”,通过精妙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在欣赏牡丹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牡丹花朵的形态似乎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愫,而这种情愫又恰到好处地被诗人的笔触捕捉。
“分得春光最数多”则是对整个景象的一个高度概括,表明在这美妙的季节里,每一朵牡丹都分配到了足够多的春光,使其更加灿烂夺目。接下来的“欲绽似含双靥笑”,以生动形象传达了花朵间或将绽放、或已盛开的情态,犹如女子的微笑,充满了诱惑和魅力。
至于“正繁疑有一声歌”,则是诗人对这美景深处的感受,从而产生了一种想要吟唱出这份喜悦之情,但又难以言表的心境。最后两句,“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则是在这样的美好氛围中,诗人感慨万千,不禁想象着自己在这华丽的厅堂中,与朋友们一同享受这份美景,心情舒畅。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春日牡丹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艺术驾驭之高超。
野蚕自成茧,缲络为山紬。
此物产何许,莱夷负海州。
一端重数斤,裁染为吾裘。
守黑异华楚,示俭非轻柔。
熏香则无取,风雪曾何忧。
朝可奉冠带,夜以为衾裯。
晏婴三十年,庶几迹相侔。
季子苦貂弊,吾服仍为优。
不耻狐貉者,亦当师仲由。
况我屡迁谪,行将耕故丘。
映发垂鹭顶,植杖昂鸠头。
袖宽可以舞,老农即为俦。
紫绶挂君门,任尔争封侯。
早折蟾宫第一枝,纶闱恩命苦何迟。
久为俗吏殊无味,合掌王言亦有时。
好继忠州文最盛,应嫌长庆格犹卑。
他年莫忘中吴宰,六里山前歌紫芝。
两编千片白雪茧,六百二斗青铜钱。
不辞破费十日产,要向几上追前贤。
前贤已死不可慕,世上流传只佳句。
不寻断简赏心符,定自前贤无觅处。
郑翁知我用意诚,云有甲乙分馀明。
卢仝书到孟郊富,李老被酒张翁醒。
当时储馆典雠校,今日取送传芳馨。
分多析少每如此,翁甑百金杯千羹。
北邻老子苦好客,悬箪过午须宾食。
昨朝唤客啖鹅炙,十字浮光汤饼滑。
须臾碾畔百尘飞,语是奴童破圭璧。
此翁香串数百枚,一一啖客当千回。
啜香饱炙勘诗谱,但度流年无所苦。
二五之英,清通莹彻。有钟于躬,非贤则哲。
乌乎无适,自幼卓绝。奴仆选骚,铨衡庄列。
鞭霆走电,不可追籋。一操而存,肃整辔辙。
著书未就,不幸短折。既赋以奇,未易泯灭。
世外精神,笔头风月。有阅斯立,有妥斯魄。
既妥尔魄,既筑尔阡。是曰反终,是曰归全。
人生斯世,岂必百年。欲动情胜,万事出焉。
孰好孰恶,孰媸孰妍。孰过而改,孰善而迁。
一征物表,浩浩其天。风定水止,月印万川。
阴阳不独,动静不偏。既静复动,太极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