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京尘踏软红,又随征棹过吴松。
人家半在桑柘住,春水忽迷芦苇丛。
赤蟹白鱼今稍稍,红樱紫笋已匆匆。
船窗尽日看山色,多少好山供眼中。
底事京尘踏软红,又随征棹过吴松。
人家半在桑柘住,春水忽迷芦苇丛。
赤蟹白鱼今稍稍,红樱紫笋已匆匆。
船窗尽日看山色,多少好山供眼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船只从繁华的京城驶向吴松途中所见的景象。首句"底事京尘踏软红"以反问形式,表达了对离开京城尘嚣的不解,"软红"形容京城的繁华和热闹。次句"又随征棹过吴松"则写出诗人乘舟出行的动态,暗示旅途的开始。
"人家半在桑柘住"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村庄大多依傍桑树和柘树而建,显示出田园风光。"春水忽迷芦苇丛"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色,春水荡漾,芦苇丛生,让人感到迷茫而富有诗意。
"赤蟹白鱼今稍稍,红樱紫笋已匆匆"两句通过描述当地水产和时令蔬果,展现了季节的变迁和生活的鲜活。"稍稍"和"匆匆"形成对比,寓言时光的流逝。
最后两句"船窗尽日看山色,多少好山供眼中"表达了诗人满眼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自然的欣赏和对旅途中的闲适生活的享受。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体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土人情的深深喜爱。
高楠落繁荫,茂竹疏泠风。
小亭寻丈景,已冠一亩宫。
况复哆北楹,方池渺溶溶。
游鯈亦何乐,动影相冲融。
卉木罗以差,想见芳菲容。
香枝寒月碎,雪架春云浓。
我来秋暮时,山叶般般红。
乃眷黄金花,尚閟东篱丛。
维君抱材气,志通身则穷。
和璧献未售,夜半光腾虹。
乐岁突尚冷,初筵尊未空。
恨我早病衰,不能卷千钟。
喜闻涤尘话,冰壶莹心胸。
又知此胜境,芹溪萦砚峰。
昔有遗世士,烟霞眇飞踪。
先生傥邂逅,问讯为我通。
芝苗不足饱,多谢角里翁。
相期玉京路,手把青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