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得修篁带嫩苔,欲教相夹小桃开。
何须一一依行种,但要疏疏满槛栽。
枝上挂衣闲就枕,影中铺簟好持杯。
蓬丘仙客偏怜尔,应为幽丛数数来。
移得修篁带嫩苔,欲教相夹小桃开。
何须一一依行种,但要疏疏满槛栽。
枝上挂衣闲就枕,影中铺簟好持杯。
蓬丘仙客偏怜尔,应为幽丛数数来。
诗中的意境非常鲜明,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寄托。"移得修篁带嫩苔,欲教相夹小桃开"这两句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竹子被移植后的生长状态,而且通过"嫩苔"和"小桃开"传达了春天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命成长的期待。
"何须一一依行种,但要疏疏满槛栽"则展示了诗人在园艺上的匠心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这种不强求严格规律,而是顺其自然的栽培方式,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
接下来的"枝上挂衣闲就枕,影中铺簟好持杯"则描绘出诗人在竹林中享受清风明月、悠然自得的情景。这里的"挂衣"和"铺簟"都极富生活情趣,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蓬丘仙客偏怜尔,应为幽丛数数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隐逸生活方式的喜爱,以及希望能够长久地保持这样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蓬丘仙客"形象既神秘又富有情调。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和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理想,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诗意的佳作。
从君起版筑,论学圣人前。
四海仰高风,亹亹二十年。
一念慰慈颜,屡疏辞细旃。
孝动皇情允,多子徒留连。
浩浩江汉流,苍苍匡卢烟。
行行望城阙,悠悠归园田。
慈亲在高堂,稚子绕膝边。
已悟静者心,不复窥陈编。
室中地不扫,壁上琴无弦。
请问唐虞理,浮云同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