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上行行人渐少。一声断角谯门杳。
烟霭微茫笼树杪。斜阳倒。乱鸿数点青山小。
人正饥来牛正饱。驱鞭懒顾平原草。
两两绝流归去好。寒塘悄。西风吹雪芦花老。
沙上行行人渐少。一声断角谯门杳。
烟霭微茫笼树杪。斜阳倒。乱鸿数点青山小。
人正饥来牛正饱。驱鞭懒顾平原草。
两两绝流归去好。寒塘悄。西风吹雪芦花老。
这首明代陈霆的《渔家傲·两牧子骑牛晚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冬日傍晚景象。"沙上行行人渐少",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沙洲上行人稀疏的画面,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荒凉。"一声断角谯门杳",远处城楼的号角声断断续续,更增添了几分凄清。
"烟霭微茫笼树杪",雾气弥漫,笼罩在树梢之上,营造出迷茫的氛围。接下来的"斜阳倒"与"乱鸿数点青山小",通过夕阳斜照和几只归巢的大雁,展现出一幅落日余晖中,群山与飞鸟的静谧画面。
"人正饥来牛正饱"对比鲜明,牧童们因饥饿而渴望食物,而牛却满足于饱食,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驱鞭懒顾平原草",他们懒得再去寻找更多的草料,表现出疲惫和无奈的情绪。"两两绝流归去好",结伴而行,各自归家,画面温馨又略带孤寂。
最后两句"寒塘悄,西风吹雪芦花老",以寒塘的寂静和西风中的芦花凋零,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寒冷和岁月的无情,为全词画上了一抹淡淡的哀愁。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牧童晚归的场景,寓情于景,情感深沉。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