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其二》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南商西洛曾虚署,长吏居民怪不来。

妄语自知当见弃,远人未信本非才。

厌从贫李嘲东阁,懒学谀张缓两腮。

知有四翁遗迹在,山中岂信少人哉。

(0)
注释
南商:南方的商人。
西洛: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
虚署:空缺的官职。
长吏:官员。
居民:当地居民。
怪:感到奇怪。
妄语:谎言。
见弃:被抛弃。
远人:远方的人。
本非才:并非真正有才能。
贫李:贫穷的李氏,比喻被嘲笑的对象。
东阁:指高位或显赫的位置。
谀张:谄媚的张氏,同样比喻。
缓两腮:强颜欢笑。
四翁:四位老翁,可能指历史上的人物或者传说中的隐士。
遗迹:遗留的痕迹或遗址。
山中:山里。
少人:缺少访客。
翻译
南方商人西洛曾空缺官职,官员和百姓都感到奇怪,他为何不来任职。
他自知说谎会被人抛弃,远方的人还不相信他并非真正有才能。
他不愿像贫穷的李氏那样被嘲笑,也不愿像谄媚的张氏那样强颜欢笑。
他知道有四位老翁的遗迹尚在,山中难道还会缺少访客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目为《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其二)》。诗人以南商西洛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官员因未能履行职务而被当地居民感到诧异的场景。他自知由于言语不当会被抛弃,同时表达了对自身才能被误解的无奈。诗人不愿像贫穷的李氏那样被人嘲笑,也不愿像谄媚者张氏那样迎合他人,显得懒散无为。

诗中提到的“四翁遗迹”可能指的是历史上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的存在暗示着即使在偏远之地,仍有贤能之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最后,诗人以反问语气表达,即使山中人少,但有这些前辈的遗风,那里并不缺乏人才和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于仕途失意和自我价值的认识,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坚守。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任秋浦解河清令归养诗以赠之·其一

尔亦崔秋浦,三年拂袖频。

采兰为处子,种柳即先民。

稼穑自兹务,柴桑谁与邻。

归来辞更好,先示女萝人。

(0)

戊辰元日作·其八

明年吾六十,得作伏波无。

益壮先神智,全归后发肤。

风云须惨淡,天地久荒芜。

此日先皇泪,威灵鉴一夫。

(0)

丁卯初春作·其三

天含春气湿,似泪未成流。

人去空留恨,莺来即唤愁。

已青黄木浦,未绿白蘋洲。

莫更吹花雪,茫茫使白头。

(0)

乙丑岁除作·其五

稚子眠难早,喧喧到晓钟。

煖嫌灯火少,寒恨水云重。

莺语催元日,鸡声送大冬。

明朝书甲子,又见泪光浓。

(0)

送季伟公之博罗求其先人治迹

尔亦浮山似,浮来只博罗。

苍苍峰四百,一半与沧波。

令得仙公少,人思鲍靓多。

殷勤从父老,遗爱问如何。

(0)

赠钱郎饮酒·其二

今代谁名饮,韬精在竹林。

君从中圣外,定得古人心。

酒是离支好,杯惟鹦鹉深。

炎洲须久客,醉作越人吟。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