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未上青云,谁论德行纯。
有名传郡国,无食给冬春。
惯见官徵债,多应鬼笑贫。
岂能逃俗口,坐作解嘲人。
老未上青云,谁论德行纯。
有名传郡国,无食给冬春。
惯见官徵债,多应鬼笑贫。
岂能逃俗口,坐作解嘲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期未得升迁的官员的困境与无奈。诗人以“老未上青云”开篇,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多年努力却未能达到高位的现实,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讽刺。接着,“谁论德行纯”一句,直接点明了在官场中,道德与品行往往被忽视,只有权力和地位才能获得认可的社会现象。
“有名传郡国,无食给冬春。”这两句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方面主人公的名声远播,但另一方面却是生活困顿,无法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这种落差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当时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
“惯见官徵债,多应鬼笑贫。”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官徵债”这一现象,展现了官场中的腐败与剥削,以及对底层民众的压迫。同时,“鬼笑贫”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用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与讽刺。
最后,“岂能逃俗口,坐作解嘲人。”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面对外界非议与嘲笑时的无奈与无力感。他无法逃避世俗的评价,只能选择以自嘲的方式应对,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未得志官员生活的描绘,深刻揭示了宋代官场的黑暗面和社会的不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个体命运的同情。
闽峤盘天际。怅连年、幔亭昔梦,枕边频制。
拓得郎官山半幅,目断层崖雪霁。
飞不透、鹧鸪声里。
今日真成归计稳,涨蛮天、一片南还骑。
桄榔面,家山味。前滩唤囝乡音细。
傍榕阴、晶丸万颗,依然斜缀。
绿蛎房边红齿屐,喧笑应门童稚。
谁暇诉、飘零情事。
少顷武夷君有信,也头童面皱骖鸾至。
惊此别,几年岁。
绿杨外,瓢笠萧萧,唤渡春江尾。
想此情犹恋,斋厨樱笋,山园桃李。向津楼斜倚。
隔花鞭影回头指。隐隐见,四百八十,南朝烟寺。
问师何意。将三春、锦片年光,掷与江东,野外沙际。
况逢连岁关河,满斜阳、荒亭衰垒。
怕他年、又红鲤无书,金鸿少使。
欲倩神僧咒,为君禁住流水。
春山淡冶如笑,风光鲜洁。
梵阁斜盘碧磴,恰千点琼葩,珑珑才结。
花明玉净,小斗山窗莺语滑。
怜少室、珠树轻分,天花无著姿清绝。
想只有、山间白月。还记省、鬘陀根节。
谁伴深林清苦,只幽涧兰心,乱崖石发。
孤情绝照,古寺谁曾经浪折。
半檐花,千嶂瀑,看煞难分别。
醉欲骑篷。忆当年吾汝,意气淩虹。
交情千里外,心事一杯中。情人墓上雨濛濛。
又水调、吹波夜起风。吴江落枫叶,只馀我、旧鹅笼。
洛水戏,山阳笛,淮阴钓,未央钟。
徐刘应阮俱凋谢,算此恨、古今同。
倦游踪迹类临邛。且度曲、吹箫倚小红。
来朝过莺脰,好拨棹、破晴空。
平生谩骂,笑纷纷眼底,汝曹何物。
醉后擘窠盘硬句。涴遍倡楼粉壁。
柳絮萦鞭,花枝低帽,狂煞何曾歇。
侧身㩳翅,角鹰飒爽毛骨。
谁料同学少年,半封侯去,剩我渔舠只。
击碎唾壶颠欲死,往事明明如月。
君赋离鸾,仆歌老骥,一样关情切。
中秋近矣,人间万顷晴雪。
挥杯一笑,恰举头又见,昨宵明月。
如此清光兼老伴,遗恨真无毫发。
莲子轻抛,蘋婆细劈,慢取橙齑切。
风前倚幌,满城晓角初歇。
可惜万事蹉跎,半生偪侧,难得胸怀豁。
谁把银河阶下泻,快作西山积雪。
感极关河,愁深砧杵,一寸心俱折。
为浑脱舞,乃公直是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