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孔宣圣,七世王文中。
根深实乃茂,源盛流斯丰。
此道自余祖,默成随污隆。
余父承家学,发蕴开无穷。
过庭日诗礼,大儒诲余宗。
敢不自惕厉,门阶尚无从。
影响虽有见,作辍原非工。
行行向不惑,我友来岭东。
十年重聚首,所说非昔同。
两月甚开益,因之麻姑峰。
托病谢人事,专参近师翁。
目击道已存,五日心融融。
丝毫无所缚,四体如乘风。
生机浡然出,左右原自逢。
始信学贵传,匪传错施功。
立德苟不孤,响应如洪钟。
用行舍则藏,何事轻王公。
友于倘同志,吾土回淳风。
十世孔宣圣,七世王文中。
根深实乃茂,源盛流斯丰。
此道自余祖,默成随污隆。
余父承家学,发蕴开无穷。
过庭日诗礼,大儒诲余宗。
敢不自惕厉,门阶尚无从。
影响虽有见,作辍原非工。
行行向不惑,我友来岭东。
十年重聚首,所说非昔同。
两月甚开益,因之麻姑峰。
托病谢人事,专参近师翁。
目击道已存,五日心融融。
丝毫无所缚,四体如乘风。
生机浡然出,左右原自逢。
始信学贵传,匪传错施功。
立德苟不孤,响应如洪钟。
用行舍则藏,何事轻王公。
友于倘同志,吾土回淳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所作的《寄家严及弟》。诗中以“十世孔宣圣,七世王文中”开篇,引出对家族传承和学问积累的感慨。接着,“根深实乃茂,源盛流斯丰”,形象地描绘了家族学问如同大树般深厚繁茂,源头丰富,水流充沛。
“此道自余祖,默成随污隆”,表达了对先祖智慧的敬仰与传承。随后,“余父承家学,发蕴开无穷”,指出父亲继承了家族学问,并将其发扬光大。通过“过庭日诗礼,大儒诲余宗”,诗人回忆了在父亲教导下,每日学习诗书礼仪,受到大儒的教诲,深深影响了家族的宗族。
“敢不自惕厉,门阶尚无从”,诗人表达了不敢怠慢,努力提升自己的决心。接下来,“影响虽有见,作辍原非工”,说明虽然受到了影响,但自己并未因此停止进步。诗人继续描述了与友人的相聚,以及在麻姑峰上的修行经历,强调了学识的传承与实践的重要性。
“始信学贵传,匪传错施功”,诗人开始认识到,学问的传承至关重要,不能仅停留在传授上,而应注重实际应用。接着,“立德苟不孤,响应如洪钟”,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个人品德高尚,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响应,如同洪钟之声。
最后,“用行舍则藏,何事轻王公”,诗人提出,无论是在实践中运用学问还是在隐退时保存学问,都不应轻视任何事物或人物,体现了其谦逊与包容的态度。同时,“友于倘同志,吾土回淳风”,表达了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促进家乡淳朴风气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家族传承、学问追求、道德修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我家社公耕凿主,求晴得晴雨得雨。
今春作社神更欢,值我一年新病愈。
墙下小桃红满枝,塘东弱柳垂金丝。
社饭炊香出茅屋,腊酒一倾连数卮。
土鼓逄逄过林际,醉插山花共神戏。
隔邻鸡犬喜欲狂,接席儿童相笑詈。
满爇炉香焚纸钱,大家再拜祈丰年。
放臣敢道金马客,明日扶犁同下田。
茫茫大海浮穹壤,日月升沉鳌背上。
其间物怪何所无,海马天吴大如象。
有鱼如屋鲎如帆,虾最细微犹十丈。
鬇鬡怒气须如戟,力战洪涛欲飞出。
江湖鱼蟹总蜉蝣,畜眼平生未曾识。
画工何处写汝真,梦中曾到长须国。
黑风吹海浪如山,鱼龙变化须臾间。
从龙愿作先驱去,去上青天生羽翰。
幽燕建都邑,九鼎从而迁。
八政一日食,仰此东南偏。
岁漕四百万,舳舻相后先。
云帆罢转海,江淮达且沿。
迤逦经齐鲁,有渠昔人穿。
噫此寻丈耳,譬若沟浍然。
置闸以启闭,相时为节宣。
岩岩鲁山下,平地多流泉。
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
奫沦惟自足,安知可浮船。
疏导非人力,济世嗟何缘。
张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
往来相度之,涤源同九川。
功成既归朝,大臣慕其贤。
封章始朝荐,行李仍夕旋。
维此百泉眼,利博人争传。
入渠有余沥,可溉万顷田。
只今东方民,老幼咸颠连。
槁项与黄馘,嗷嗷口流涎。
潴泄倘有策,旱涝何须怜。
漕粟国用足,种粟民生全。
他年司马氏,载入《河渠》篇。
《送张都水》【明·吴宽】幽燕建都邑,九鼎从而迁。八政一日食,仰此东南偏。岁漕四百万,舳舻相后先。云帆罢转海,江淮达且沿。迤逦经齐鲁,有渠昔人穿。噫此寻丈耳,譬若沟浍然。置闸以启闭,相时为节宣。岩岩鲁山下,平地多流泉。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奫沦惟自足,安知可浮船。疏导非人力,济世嗟何缘。张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往来相度之,涤源同九川。功成既归朝,大臣慕其贤。封章始朝荐,行李仍夕旋。维此百泉眼,利博人争传。入渠有余沥,可溉万顷田。只今东方民,老幼咸颠连。槁项与黄馘,嗷嗷口流涎。潴泄倘有策,旱涝何须怜。漕粟国用足,种粟民生全。他年司马氏,载入《河渠》篇。
https://shici.929r.com/shici/6af5VKzW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