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八首·其七》
《即事八首·其七》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大地尽戎马,皇皇奚所之。

此身犹梦里,无处问天涯。

鸟影惊飞弹,蝉声避过旗。

愿言仍旧贯,生死太平时。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的《即事八首》中的第七首,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年代人民流离失所的苦难生活,以及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大地尽戎马,皇皇奚所之”描绘了战乱时期,整个大地都被战争的烽火所笼罩,人们四处逃亡,不知何去何从的景象。接下来,“此身犹梦里,无处问天涯”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在梦中漂泊的人,表达了身处乱世中,连远方都难以寻觅的真实感受。这种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迷茫与无助。

“鸟影惊飞弹,蝉声避过旗”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反映战乱的残酷。鸟儿因受到子弹的惊吓而仓皇飞散,蝉鸣因躲避旗帜(可能象征着军队)而改变,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环境下的恐怖与混乱。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对自然界生态的破坏。

最后,“愿言仍旧贯,生死太平时”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深切渴望。他希望人们的生活能够回归常态,无论生死都能在和平的环境中度过,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厌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场景的描绘,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强烈呼唤和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圆通寺

石乳峰前雷雨来,圆通寺里咏茶杯。

明朝又向东林去,山路新晴花正开。

(0)

中秋·其一

月华冷于霜,水白已成路。

飞鸟静不鸣,羽毛纷可数。

(0)

盆荷·其二

堪羡幽人古瓦池,能令眼界足清奇。

鱼儿闲泳冲萍藻,莲蕊初开不蔓枝。

白石雨余浑凿凿,碧泉风动更差差。

二难华萼相辉处,时复临风共赋诗。

(0)

赋梅花初月酬汪古义诸公

冬至之后江上春,来车去马秦淮滨。

峨峨钟山楼观古,翼翼南国衣冠新。

此时游子逸兴发,客衾忽梦歙溪云。

金陵子弟来相送,梅花初月尤殷勤。

我昔盛年学书史,担簦载贽非隐伦。

中遭丧乱百念息,揣分甘作山中人。

山中得此构重屋,惜其背寅乃面申。

清宵魂交古君子,为云安名一何神。

寒梅始花日出辰,当楼新月悬钩银。

天根阳生花实茂,月窟魄死光辉沉。

蓓蕾数点春,我巳见其映雪千树之玉津。

漂渺一眉金,我巳看作行天五夜之冰轮。

功名事业塞宇宙,敛之方寸谓之仁。

隆中窥此诸闻达,莘野抱此称天民。

即今谁因乃成此,故人陶侃与贺循。

未能陈力当引去,山中梅月姑相亲。

天根月窟古所云,动静之机斡洪钧。

世人漫作复姤二卦看,缘何得见梅花初月之景象与夫隐者之天真。

再拜文儒领佳贶,长歌作谢聊自申。

(0)

述工夫·其十五铸剑

明师授我铸神锋,全籍阴阳造化功。

锻炼乾刚坤作冶,吹嘘离火巽为风。

做成龙象心官巧,扫荡妖氛志帅雄。

学道高人知此趣,等闲劈碎太虚空。

(0)

幽居漫兴

地绝尘喧境自宽,溪南山色坐中看。

竹吹绿雾沾书帙,花发红云映药栏。

常养泰和知气壮,不求徵禄得心安。

自从一笑忘鱼后,年老何曾把钓竿。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