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静追凉便,林繁得暑迟。
采莲木兰棹,佐酒竹枝词。
藻绿鱼游处,蘋香鸟下时。
不须远归去,新月已如眉。
水静追凉便,林繁得暑迟。
采莲木兰棹,佐酒竹枝词。
藻绿鱼游处,蘋香鸟下时。
不须远归去,新月已如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池塘的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首句“水静追凉便”,以“水静”引出夏日避暑的主题,暗示在静谧的水面可以找到清凉。接着“林繁得暑迟”,对比地描绘了茂密树林中暑气来得较晚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水边的凉爽。
“采莲木兰棹,佐酒竹枝词”两句,通过采莲女划着木兰舟,一边采莲一边唱着竹枝词,形象地展现了夏日池塘边的欢乐场景。这里的“佐酒竹枝词”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体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
“藻绿鱼游处,蘋香鸟下时”则将画面推向了动态与香气的层面。绿色的水藻间,鱼儿自由游弋;当鸟儿感受到蘋草的香气时,它们便会降落下来。这两句通过鱼和鸟的动作,以及它们所处环境的香气,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最后,“不须远归去,新月已如眉”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即使是在短暂的夏日傍晚,一轮新月已经悄悄升起,如同眉毛般细长,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但此刻的快乐与宁静是无需远行就能体验到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池塘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乐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蕴含了对当下幸福时光的珍惜之情。
千里风湍,万叠云峰,自相送迎。
叹扁舟如叶,漂流如梗,片帆如箭,聚散如萍。
家在东湖,身来西浙,非为区区利与名。
堪怜处,为雏饥犊暮,狗苟蝇营。平生。何辱何荣。
且一任三才和五行。
有鴳飞鹏奋,鹤长凫短,朱颜富贵,白发公卿。
印漫累累,绶何若若,休羡行歌朱买臣。
归来好,向严滩垂钓,谷口躬耕。
虱形仅如麻粟微,虱毒过于刀锥惨。
上循鬓发贯绀珠,下匿裳衣缀玉糁。
呼朋引类极猖蹶,摇头举足恣餐啖。
晴窗晓扪屡迁坐,雨床夜搔不安毯。
急唤童子具汤沐,奔迸出没似丧胆。
童子蹙頞代请命,姑责戒励后不敢。
念其昔日到明光,曾游相须经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