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萧生下第南归》
《送萧生下第南归》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少年怀宝谒京畿,又向明时下第归。

蓟北莺啼春后满,淮南树色雨中微。

手披经史常忘食,家傍园林静掩扉。

终待秋风六翮健,九霄云净看高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才子在科举落第后,离开京城返回家乡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未来的憧憬。

首联“少年怀宝谒京畿,又向明时下第归”,开篇即点明了人物身份——一位怀抱才华的年轻人,在清明的时代背景下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如愿,只得黯然归乡。这里不仅写出了主人公的失落与无奈,也暗含了对科举制度的些许批判。

颔联“蓟北莺啼春后满,淮南树色雨中微”,通过对比两地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离别京城时的心情。蓟北,即今北京一带,春意正浓,黄莺啼鸣,一片生机勃勃;而淮南,则是主人公即将回归的故乡,春雨绵绵,树色朦胧,显得有些凄迷。这种对比,既表达了对京城繁华生活的留恋,也暗示了对故乡温暖回忆的向往。

颈联“手披经史常忘食,家傍园林静掩扉”,则聚焦于主人公在京城的生活状态。他勤奋读书,沉浸在经典之中,甚至忘记了吃饭,可见其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他居住的地方靠近园林,环境幽静,这既是对他生活条件的一种描述,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现了他虽身处繁华,但内心仍保持着一份宁静与淡泊。

尾联“终待秋风六翮健,九霄云净看高飞”,则是对主人公未来充满希望的展望。他期待着秋风起时,自己的羽翼更加坚强,能够像展翅高飞的鸟儿一样,冲破云层,达到理想的彼岸。这一句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展现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离京返乡过程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七十二

吴江风急浪翻空,声击枫林半夜钟。

惊起客船尘梦破,踏翻大地去无踪。

寒山抚掌,庞老槌胸。

少室门庭空寂寂,凝寒古路绿苔封。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七十三

史笔书云,绣闺添线。爱日舒长,丰年取验。

衲僧不被四时迁,妙应圆机辘辘转。

喝散岭上白云,掣断脚跟红线,阴极阳生总不知。

曝背晴檐,手摘寒梅。

一点两点三四点,拈花微笑今重见。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二十一

显大机,明大用,六月黄河连底冻。

千圣不携,已灵不重。带角披毛异类行,漆桶漆桶。

(0)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十八

天地不仁,人心招感。田稼如云,一风消散。

农家血泪流,肝肠断。

惟有林间衲子,有亦不知,无亦不管。

圆蒲拥雪衾,缀钵盛香饭。

放憨一饱万缘空,冷笑傍人忙似钻。

灼然如是,万两黄金也合消,其或未然,切莫怪阎家打算。

(0)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三十三

扭碎东山鼻孔,牵断佛眼耳轮。

一等施呈毒手,腕头力重千钧。

饫饕法味,饱听圆音。

汉室威仪重复见,紫芝香散碧岩春。

(0)

布袋赞·其三

赤脚走红尘,道是真弥勒。

买弄臭皮囊,大地无人识。

无人识,急急回头,已迟八刻。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