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天台访石梁,断虹斜日两苍苍。
乱峰过雨青如染,疏柳经春翠不黄。
浅碧有时成藓阵,绿沈何处觅茶鎗。
名山久住忘衰老,惟爱桥头笋蕨长。
何事天台访石梁,断虹斜日两苍苍。
乱峰过雨青如染,疏柳经春翠不黄。
浅碧有时成藓阵,绿沈何处觅茶鎗。
名山久住忘衰老,惟爱桥头笋蕨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虹桥为中心,环绕着一片翠绿的景象。首句“何事天台访石梁”,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为何要前往天台山寻找那座石梁桥,引出对自然美景的探寻。接着,“断虹斜日两苍苍”一句,描绘了夕阳下彩虹与山色交织的壮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乱峰过雨青如染,疏柳经春翠不黄”则进一步展现了山间雨后的清新与生机,乱峰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更加青翠欲滴,而稀疏的柳树在春天的滋养下,绿意盎然,不显枯黄。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突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和谐之美。
“浅碧有时成藓阵,绿沈何处觅茶鎗”转而描述了山间的苔藓与茶树,浅碧的苔藓铺满地面,形成一片片的阵列,而绿得深沉的茶树则隐匿于山林之中,等待着被发现。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暗示了诗人的探索精神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最后,“名山久住忘衰老,惟爱桥头笋蕨长”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在这片自然中忘却岁月流逝的感慨。他喜爱的是山中的竹笋和蕨菜在桥头生长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简单纯粹之乐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山水诗。
韶华七换,阻庆生申旦。
今日向高堂,载卮酒、为君满劝。
绣帘低挂,瑞霭□香浓,倩双娥,敲象板,缓缓歌珠贯。
芝兰挺秀,俱是皇家彦。
只这一般奇,见方寸、平生积善。
几多厚德,天锡与遐龄,鬓长青,颜不老,日日开华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