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凉延客早,待月放船迟。
河朔一尊酒,湘干六月时。
莺喉翻白纻,兔颖扫乌丝。
羡杀王明府,长城五字诗。
趁凉延客早,待月放船迟。
河朔一尊酒,湘干六月时。
莺喉翻白纻,兔颖扫乌丝。
羡杀王明府,长城五字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弥宁的作品,名为《暑夕汎月次王令君韵(其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炎热夏日的晚景象,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趁凉延客早,待月放船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夏日里,期待着夜晚的到来,以便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这里,“趁”字用得甚妙,既传递了一种迫不及待的情感,也描绘出夏日难耐的热意。
“河朔一尊酒,湘干六月时。”诗人提到了河朔之地的美酒,以及当下的季节——六月。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增添了画面的鲜活感和时间感,同时也暗示了一种饮酒赏月、畅谈风生的意境。
“莺喉翻白纻,兔颖扫乌丝。”这里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莺鸟的鸣叫与其它动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夏夜景象,这种细节上的刻画,更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羡杀王明府,长城五字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王明府的仰慕之情,以及对其五言绝句(即“五字诗”)的赞赏。这里透露出诗人的文学修养和对友人作品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夏日傍晚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化上的交流与传承,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谊和文学上的互动。
山中日月不论数,野客何曾识去住。
君持琴来知为谁,我亦适然来此处。
一弹一奏巧相同,君则为徵我为宫。
风泉松叶发天听,十指不动智技空。
乃知万事难自足,师襄成连俱漠漠。
回首溪堂夕霭高,问童炊黍犹未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