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日月不论数,野客何曾识去住。
君持琴来知为谁,我亦适然来此处。
一弹一奏巧相同,君则为徵我为宫。
风泉松叶发天听,十指不动智技空。
乃知万事难自足,师襄成连俱漠漠。
回首溪堂夕霭高,问童炊黍犹未熟。
山中日月不论数,野客何曾识去住。
君持琴来知为谁,我亦适然来此处。
一弹一奏巧相同,君则为徵我为宫。
风泉松叶发天听,十指不动智技空。
乃知万事难自足,师襄成连俱漠漠。
回首溪堂夕霭高,问童炊黍犹未熟。
这首《山人鼓琴图歌》由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隐士弹琴的画面。
首先,诗人以“山中日月不论数,野客何曾识去住”开篇,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与时间流逝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氛围。山中的时光仿佛失去了常规的计量,隐居于此的野客也早已忘却了时间的流转,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接着,“君持琴来知为谁,我亦适然来此处”两句,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位隐士相遇的情景。一方携琴而来,另一方恰巧在此,这种偶然的相遇,似乎预示着心灵的契合与精神的交流。
“一弹一奏巧相同,君则为徵我为宫”描绘了两位隐士弹琴时的和谐与默契。他们虽各有所长,但都能在对方的演奏中找到共鸣,将音乐的旋律调整到最和谐的状态,体现了艺术创作中追求的完美与和谐。
“风泉松叶发天听,十指不动智技空”进一步渲染了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风吹过泉水,松叶轻轻摇曳,这些自然界的音符与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直接触动了上天的耳朵。而演奏者却似乎并未动弹,这不仅表现出技艺的高超,更暗示了音乐能够超越物质世界,达到一种心灵与宇宙相通的境界。
最后,“乃知万事难自足,师襄成连俱漠漠”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世间万物难以满足,即便是音乐这样的艺术也无法完全填补内心的空虚。然而,通过与自然和艺术的融合,人们可以暂时忘却烦恼,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
“回首溪堂夕霭高,问童炊黍犹未熟”以一幅静谧的黄昏画面收尾,隐喻着一天的结束与新的开始。童子尚未完成炊事,暗示着生活的简单与从容,同时也预示着第二天的希望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隐士弹琴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艺术之妙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