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词人孙光宪所作,名为《浣溪沙·其五》。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深闺幽居图,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独处时的静谧与孤寂。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两句,通过对主人公在夜幕降临之际,轻步穿梭于纱帐之间的情景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定和悠然自得。长裾宛约,形容夜晚幽静的氛围,而晚帘疏处见分明,则是说在这宁静中,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内心的世界。
"此时堪恨昧平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平淡无奇的忧虑。"堪恨"意味着可以恨的,"昧平生"则是指生命中缺乏激情与亮点。
接下来的两句"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著品弦声"描绘了一种更加深沉的情感。"销魂"意味着心灵的迷失,"残烛影"则象征着时间流逝和希望的消散。而"更愁闻著品弦声"表达了诗人听到琴声时的心情,又增添了一份忧虑。
最后一句"杳无消息若为情"则是说,在这孤寂中,连消息也如同情感一样难以捉摸,让人感到更加的迷茫和不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氛围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
薰风初入幕。禁城隈,缭绕朱栏画阁。杨柳枝枝弱。
绿阴中,遥映满阶红药。萱花吐萼。
爱北堂、春光如昨。
清昼永,人在瑶池深处,安排春酌。恰有蓬瀛仙客。
羽服翩跹,云车煜爚。玉壶丝索。玳筵前,觥筹错。
芳尘动,正见妙舞清歌,尽日承颜为乐。
想莱綵潘舆,兹事古今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