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闻苏小,今朝见小苏。
未知苏小貌,得似小苏无。
昔日闻苏小,今朝见小苏。
未知苏小貌,得似小苏无。
昔日闻苏小,今朝见小苏。这两句由“昔日”、“今朝”对接,表达了诗人从听闻到亲见的过程,既有时间的推移,也映射出内心情感的变化。首先,“昔日闻苏小”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或者说是一种期待,而“今朝见小苏”则是这种期待得以实现的现实情况。
未知苏小貌,得似小苏无。这两句则是在描述对“小苏”的外貌和存在状态的不确定感。其中,“未知苏小貌”,表达了诗人对于“小苏”的容颜并不知晓,这种不知道是出于真实的不知道还是一种修辞手法,留给读者去想象。而后面的“得似小苏无”则更深一步地探讨了这种不确定性,即使见到了,也如同没有一样。这里面蕴含着一种哲学思考,对存在与否的质疑。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一种期待与现实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同时也触及到认识论的问题,表达了对于事物真相难以捉摸的感慨。
清秋望不极,凉月夜还新。
河汉初无际,山川共绝尘。
举杯光可挹,起舞影相亲。
此兴何曾浅,风流忆古人。
少濯沧浪水,成君真隐高。
虚舟姿上下,樽酒寄游遨。
静境惬外奖,缓歌忘我劳。
兴馀可径返,落日丽平皋。
晨晖照屋清露晞,樱桃花房开欲齐。
繁花先得造物巧,不与众卉争高低。
参差萼萼相照耀,恍惚满眼令人迷。
鸟惊风过若无意,云起雪飞空满蹊。
仰攀浓香俯玩影,应接不暇昏鸦栖。
流光易失动壮士,斗酒相劳和天倪。
浩歌直欲并日夜,醉耳不能分鼓鼙。
人间出处未尝定,暂虽会合终当暌。
子今跃马至万里,脱略尘土排云霓。
豫知明年花复发,怅望君子无由携。
少年且作后日意,更使封植惊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