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壑寻真去,扶筇过莒溪。
路随青嶂转,人与白云齐。
灌木寒风冷,閒猿隔水啼。
具茨何处是,七圣望中迷。
洞壑寻真去,扶筇过莒溪。
路随青嶂转,人与白云齐。
灌木寒风冷,閒猿隔水啼。
具茨何处是,七圣望中迷。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同施仲宣黄惟聚尧衢游九鲤湖分得齐字(其一)》描绘了一次探寻自然之美的旅程。首句“洞壑寻真去”,表达了诗人对隐秘山水真理的追求,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接着,“扶筇过莒溪”写诗人手持竹杖,走过莒溪,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乐趣并存。
“路随青嶂转,人与白云齐”两句,运用了对仗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行者与山间白云相映成趣的画面,给人以空灵、幽深之感。山中的“灌木寒风冷,閒猿隔水啼”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寂静,增添了孤寂而宁静的氛围。
最后,“具茨何处是,七圣望中迷”表达了诗人对于目的地具茨山的向往和寻找过程中的迷茫,同时也寓含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对道家“七圣”(道教传说中的仙人)的仰慕。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历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寻。
记花阴映烛,柳影飞梭,庭户东风。
彩笔争春艳,任香迷舞袖,醉拥歌丛。
画帘静掩芳昼,云剪玉璁珑。
奈恨绝冰弦,尘消翠谱,别凤离鸿。莺笼。
怨春远,但翠冷闲阶,坠粉飘红。
事逐华年换,叹水流花谢,燕去楼空。
绣鸳暗老薇径,残梦绕雕栊。
怅宝瑟无声,愁痕沁碧,江上孤峰。
去年蹉却沤麻时,寒女卒岁号无衣。
今年无叶蚕眠迟,五月簇茧方缲丝。
丝成那望衣儿女,且织霜缣了官赋。
不愁织尽杼轴空,只恐精粗不中度。
寒女寒女无重叹,且将败缕缝新绽。
愿得明年蚕叶平,剜肉医疮为汝办。
此花每岁须霜后,素节今年置闰深。
流转风光须好在,只愁人老鬓毛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