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贫居自述·其六十二》
《贫居自述·其六十二》全文
明 / 李孔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卖担青蔬得百钱,便赊一半在人边。

不禁丝竹随流俗,惟对青山伴醉眠。

浮世经营惟我拙,满腔诗思向谁联。

案头书卷虽无用,却是侬家养口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居者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情感的深度。

首句“卖担青蔬得百钱”,简洁地勾勒出贫居者的日常生计,通过售卖新鲜蔬菜来获取生活所需,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与朴素。接着,“便赊一半在人边”,描述了他慷慨的一面,即使生活拮据,仍愿意分出一部分钱帮助他人,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

“不禁丝竹随流俗,惟对青山伴醉眠”两句,表达了贫居者面对世俗的诱惑时,选择了与自然为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丝竹代表了世俗的繁华与诱惑,而“青山”则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内心的归宿。通过“醉眠”这一形象,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生活态度。

“浮世经营惟我拙,满腔诗思向谁联”揭示了贫居者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自省与对艺术追求的渴望。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他感到自己显得笨拙,但内心却充满诗意,渴望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却找不到共鸣的对象。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与社会理解之间隔阂的感慨。

最后,“案头书卷虽无用,却是侬家养口田”一句,以书卷比喻知识与文化,虽然在物质匮乏的生活中它们似乎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但却能滋养心灵,成为贫居者精神世界的支柱。这句话既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贫居者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其在困境中保持的善良、超脱与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珍视,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生活的真谛。

作者介绍

李孔修
朝代:明

明广东顺德人,居广州,字子长,号抱真子。陈献章弟子。好读书,尤精《周易》。擅诗画,工书法。家贫,犹不肯投合于时。二十年不入城市。
猜你喜欢

代吉席宴都运焕章校书知府亲家致语

天唤风雷落诏黄,身披云锦护天章。

日随汉使旌旗暖,路入韩城草木香。

即上星辰扶北极,先持衣钵付东厢。

不知今夕端何夕,且向梅花顿举觞。

(0)

更漏子

梦期疏,书约误。肠断夜窗风雨。灯晕冷,漏声遥。

酒消愁未消。想天涯,芳草碧。人与芳春俱客。

凭杜宇,向江城。好啼三两声。

(0)

满江红.和诸公赏心亭待月

楼压层城,斜阳敛、帆收南浦。

最好是、长江澄练,远山新雨。

□□留连邀皓月,一堂高敞祛隆暑。

问从来、佳赏有谁同,应难数。舟横渡,车阗路。

催酒进,麾灯去。放姮娥照座,不烦帘阻。

已见天清无屏翳,更须潮上喧阗鼓。

看波光、撩乱上樯竿,龙蛇舞。

(0)

渔家傲.简张德共

黄栗留鸣春已暮。西园无著清阴处。

昨日骤寒风又雨。花良苦。信缘吹落谁家去。

病起日长无意绪。等闲还与春相负。

魏紫姚黄无恙否。栽培取。开时我欲听金缕。

(0)

生查子·其四

睡起髻云松,枕印香腮嫩。

愁思到眉尖,齿软尝新杏。

都无鱼雁书,又过莺花阵。

宽尽缕金衣,说与伊争信。

(0)

宴春台.追和张子野韵赠陈德甫侍儿

翠竹扶疏,丹葵隐映,绿窗朱户萦回。

帘卷虾须,清风时自南来。题舆好客筵开。

俨新妆、深出云街。歌珠累贯,一时倾坐,全胜腰雷。

金猊袅碧,玉兕浮红,令传三杏,情寄双梅。

楼头漏促,笼纱暗落花煤。

锦里遗音,忆当年、曾赋春台。醉蓬莱。

归欤无寐,想馀韵徘徊。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