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黄河又决》
《闻黄河又决》全文
明 / 邓云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驱驰河上泣迷津,亲见冠裳尽负薪。

本谓宣房无穴蚁,岂知河伯又劳人。

铜龙未解蟠堤堰,璧马谁云奠鬼神。

物力东南虚百万,况惊西北报胡尘。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闻黄河又决》,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诗中描绘了黄河再次决堤的情景,表达了对人民生活困苦和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首联“驱驰河上泣迷津,亲见冠裳尽负薪。”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河决堤后,人们在洪水中的无助与悲痛。他们四处奔波,寻找避难之所,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洪水淹没,甚至不得不背负柴火,艰难求生。这里通过“泣迷津”和“尽负薪”两个细节,形象地展现了灾民的绝望与艰辛。

颔联“本谓宣房无穴蚁,岂知河伯又劳人。”运用了典故,提到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曾利用宣房(即宣州的房山)来堵住洪水,但没想到这次黄河再次决堤,让治水之人再次劳心劳力。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黄河再次决堤的意外性和严重性,同时也暗含了对治理黄河问题的反思。

颈联“铜龙未解蟠堤堰,璧马谁云奠鬼神。”进一步描述了治理黄河的困难。铜龙指的是古代用于测量水位的铜制仪器,而蟠堤堰则是指用来控制水流的水利工程。诗人感叹,这些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并未能阻止黄河的决堤,更没有安抚水神,暗示了治理黄河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尾联“物力东南虚百万,况惊西北报胡尘。”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指出黄河决堤不仅给东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可能引发边疆的动荡不安。这里的“胡尘”比喻外敌入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整体安全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灾害与政治局势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

综观全诗,邓云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河决堤的惨状,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诗中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者介绍
邓云霄

邓云霄
朝代:明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猜你喜欢

怀归·其十

锄茅结草屋,逶逦滏阳隈。

树树岚光合,村村寒日开。

雨声凌野塔,月气射丛台。

非市非山际,横襟一举杯。

(0)

怀归·其九

逐逐尘颜老,萧森木石斋。

论文惟白社,归计只青鞋。

澹宕烟蓑月,参差玉树阶。

掩关秋雨静,如水夙心谐。

(0)

秋夜有怀

碧树生寒早,虚窗贮月深。

鸣蛩先近枕,惊鸟数喧林。

茵接怀双璧,囊空耻一金。

不眠清夜永,劳想为知心。

(0)

重阳前一日周元孚邀同邬汝翼谢少廉于衙斋言别时元孚奉使还楚

枫叶萧萧雨乍晴,悲秋偏爱集同声。

东南信美忘宾主,词赋争雄总弟兄。

节逼重阳萸已熟,露漙三径菊初荣。

传杯忽动登高兴,把袂多含送远情。

万户天临双杵动,九江云带片帆轻。

镜中鬓为忧时改,马首尘来候吏迎。

一入西陵询故旧,几回北阙恋承明。

君家江左风流在,春水楼船下石城。

(0)

柬黄于雍

日夕下帷不厌贫,诸生似尔气嶙峋。

春城几度逢倾盖,艺苑何人悟斲轮。

豹隐深林文欲变,龙蟠大海性难驯。

东篱浊酒花饶笑,迟尔停桡访隐沦。

(0)

挽陆夫人·其四

汉口机停织女声,黄姑何处望鸾軿。

郡斋枫叶萧萧下,不尽清商万古情。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